
大赛介绍
由香港科技大学数学金融实验室与香港国际音乐节筹备委员会携手重磅推出的《第一届香港国际AIGC文化数字内容创作大赛》,其选拔赛上海赛区现已正式拉开报名帷幕!“上海上体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本赛事上海赛区唯一官方授权机构,现面向全市广泛征集独具匠心的数字创意作品。本次选拔赛报名将于2025年5月31日截止。
本届赛事精心构建了三级赛制体系,选拔赛与复赛均通过线上平台便捷开展,最终脱颖而出的晋级者将获邀前往香港,参与全球总决赛的巅峰对决。赛事特别设立了人才孵化通道,香港总决赛的获奖者不仅能收获丰厚的奖金与荣誉证书,对于符合香港特区人才引进标准的优秀创作者,还将享有优先签约香港头部文化创意企业的绿色通道,开启职业发展的新篇章。
作为长三角数字创意产业的重要高地,上海赛区积极鼓励参赛者将海派文化的独特魅力与AIGC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化资源实现数字化创新表达,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技术的赋能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组织单位
筹备委员单位:香港科技大学数字金融实验室、香港国际音乐节筹备委员会
上海赛区
- 主办单位:上海上体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 协办单位:上海贝爱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合作单位: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上海现代服务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上海青少年创新创意孵化平台、澳大利亚AI音乐联盟、泛亚(国际)音乐联盟、上海临港产业大学智能学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朱践耳交响乐专项基金
- 赞助单位:链通智能(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信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顾问团队:
姜小鹏 博士 作曲家 香港国际AIGC文化数字创作大赛 顾问
李 波 博导 经济学家 香港国际AIGC文化数字创作大赛 顾问
于 阳 博导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 主任侯伟康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秘书长 上海现代服务业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着重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打造多种形式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力度,为科技和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香港国际音乐节筹备委员会决定与香港科技大学数字金融实验室联合主办「香港国际AIGC文化数字内容创作大赛」。本次大赛不仅是对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深入探索,更是促进世界各国人民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坚实桥梁。AIGC技术借助人工智能算法自动生成内容,涵盖编程、代码、音乐、视频、绘画等多个领域,能够帮助创作者在短时间内激发灵感,提高创作效率,并探索新的艺术表达方式。本次赛事不仅搭建了一个文化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更有利于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为国家文化教育事业增光添彩,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竞赛主题
本届竞赛采用双赛道并行机制,精心设立应用开发与数字创作两个独立竞赛单元。
应用赛道
- 赛题方向:聚焦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应用开发,要求参赛者运用云端大模型微调API及AIGC技术(含AI绘画、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针对特定行业场景设计可落地的AI解决方案,重点考察技术实现能力与产品设计思维。
- 技术要求:开发范围涵盖但不限于系统工具、生活服务、教育医疗、数字办公、金融科技领域等12类应用场景;作品形式需包含完整功能模块的应用程序/网站/Demo;技术路径应包含大模型调用接口及定制化微调过程。
创作赛道
- 作品范畴:限定AI辅助创作类作品,接受绘画创作(含数字绘画、平面设计)、视频创作(含完整剧本及成片)、音乐创作(含器乐曲谱/歌词文本及录音文件)三种类型。
- 创作要求:不须使用指定AI创作工具;作品须体现中华文化元素或现实场景应用价值;需提交完整的创作过程文档(含prompt工程记录)。
组别设置
竞赛组别:A 应用赛道(编程), B 视频创作, C 音乐创作, D 绘画创作
组别要求:
- 小学组:2025年8月之前就读小学
- 中学组:2025年8月之前就读初中或高中
- 大学公开组:2025年8月之前就读大专、大学或社会不限年龄人士


赛制规则
赛制说明
应用赛道和创作赛道均分为选拔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选拔赛和复赛于线上举办。进入总决赛的队伍必须赴港进行面试或展演,赛事组委会将组织一节研习或讲解会,部分将由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与专家亲自讲解。(团队最多可1名指导老师自费随行)
评审维度及占比
- 应用赛道:作品完成度30%、应用价值30%、创新能力30%、选题定位10%
- 创作赛道:作品完成度30%、艺术表现30%、创新能力30%、选题定位10%
评审以竞赛专家委员会专家为主,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审。竞赛组织委员会负责评审过程的组织和监督。选拔赛和复赛均采取在线评审方式,总决赛采取线下公开答辩或演示的方式评审,复赛时提交的作品将作为总决赛的作品,只允许稍作完善和修改,不可中途更换。
参赛须知
- 所有参赛者必须自备电脑,主办方不承担因各种不同情况导致的参赛影响,如包括但不限于软件不适配、电脑操作不熟悉、格式不兼容、软件模块缺失等。如因此而导致参赛者未能取得优异成绩或造成创作失败,主办方不负任何责任。
- 团队最多限5名参赛者。每位参赛者或每个参赛团队对于每个赛道只允许提交一份参赛作品。现场答辩只能由个人参赛者或参赛团队的队长进行答辩,不可由指导老师答辩。
- 参赛者须使用任意AI工具生成(参赛者需遵守相关工具、平台规则),设计内容自由发挥,但必须是原创作品。允许使用任何软件进行后期制作,作品提交后不允许修改。
总决赛设备提供
- 应用赛道:高性能电脑一部和大型显示屏(展示作品用途)。如有实体作品,请现场展示。
- 创作赛道(音乐类):钢琴一台、电子琴一台、钢片琴一台、架子鼓一套、21弦古筝一台、扬琴一台、低音大提琴两个、电音箱等等。除以上设备,其他电子设备及乐器请参赛者自备。

赛事安排
- 2025年3月16日起:接受选拔赛报名及查询
- 2025年4月中旬:新闻发布会(启动及签约仪式)
- 2025年5月31日:选拔赛截止报名
- 2025年6月01日至6月15日:选拔赛评审
- 2025年6月16日:发送复赛通知予参赛者及参赛团队
- 2025年6月16日起:接受复赛报名及查询
- 2025年7月15日:复赛截止报名
- 2025年7月16日至7月31日:复赛评审
- 2025年8月01日:发送决赛通知予参赛者及参赛团队
- 2025年8月01日起:接受决赛报名及查询
- 2025年8月25日:总决赛截止报名
- 2025年9月1日:公布赛程安排
- 2025年10月(待定):总决赛及颁奖典礼
版权及成果
本次比赛结束后,参赛优秀成果将由主办方统一制作成作品集,用于成果展示及相关宣传。凡参赛者提交参赛作品,即表示同意本组委会将参赛作品或得奖者照片用于与本赛事有关的推广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刊物、新闻发布、网站、公开展览、出售、赠予等商业行为等。主办单位无须征求参赛者同意及支付任何费用,有权参考或直接采用参赛作品全部或部分内容,不再另行与参赛者协商并征得同意,并保留采用作品之最终决定权。
同时为避免版权纠纷现象,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且所有参赛作品不可多次投稿,保证参赛作品不侵犯第三方合法权益。一旦发现参赛作品有侵权、抄袭等行为,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收回其所获奖项,并保留追究其相关责任的权利。
活动成果
比赛的结果将根据创意、技术和文化表达等多方面进行评比。每位获奖者或获奖团队除了获得奖金和证书,各组别优秀作品创作者,只要符合香港特区工作条件要求,将有机会直接获得香港创作公司的聘用。而应用赛道三甲获得者更将有机会获得天使投资上限2,000万港币(详细条例请参考活动总则)的资格,优秀作品创作者将被邀请参与未来的文化交流活动。所有参赛作品将有机会在比赛结束后的展览中公开展示。
通过这次比赛,参赛者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还能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增强对国家和家乡的情感,为未来的文化传承与创意产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这场赛事不仅是一次艺术的比拼,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与文化的传承。

奖项设置
总决赛奖项设置(个人和团队,其中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
四大赛道:应用程序(编程),视频创作,音乐创作,绘画创作的奖金设置分别如下:
第一名 奖金100,000元 奖金20,000元 奖金10,000元 奖金10,000元
第二名 奖金50,000元 奖金10,000元 奖金5,000元 奖金5,000元
第三名 奖金25,000元 奖金5,000元 奖金3,000元 奖金3,000元
一等奖:10% 金奖牌、证书<br>奖金2,000元;金奖牌、证书<br>奖金500元;金奖牌、证书<br>奖金500元;金奖牌、证书<br>奖金500元
二等奖:20% 银奖牌、证书 银奖牌、证书 银奖牌、证书 银奖牌、证书
三等奖:30% 铜奖牌、证书 铜奖牌、证书 铜奖牌、证书 铜奖牌、证书

其他注意事项
参赛队伍须按照竞赛要求按时、合规地提交参赛作品。提交作品应为参赛者或参赛队伍原创作品,组委会有权要求提供原创性说明,如弄虚作假,组委会有权取消相应的奖项和奖励,并由参赛成员承担相应后果。竞赛要求作品的核心创意和主要开发过程在竞赛期间由参赛者或参赛队伍独立完成,已产业化的项目、同类赛事中获奖作品、如无明显突破不推荐晋级下轮竞赛。
参赛者参加本次香港国际AIGC文化数字内容创作大赛即默认同意遵守大赛规则,如因参赛作品问题产生任何纠纷或责任,大赛主办方保留向参赛者追责的权利。
香港教育促进会
HONG KONG EDUCATION PROMOTION ASSOCIATION LIMITED
简介
“香港教育促进会有限公司”(简称 “本会”)于 2023 年经香港特区政府批准成立,慈善团体编号为 91/19255。本会秉持 “背靠祖国、面向国际、立足香港” 的理念,依托香港国际大都会的优势与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全方位推动香港教育事业发展,尤其注重中华文化传承教育。
本会宗旨在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引导香港市民广泛参与多元文化领域,内容涉及科学、文学、哲学、艺术等多个范畴。在教育实践中,本会与本地学校、团体紧密合作,除举办文化艺术活动、研讨会外,还增设如科学实验竞赛、历史文化知识问答等活动,激发学生多学科兴趣,提升综合素养。在国际交流方面,本会积极与海外知名学府、教育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教育交流团赴海外考察先进教育模式,同时邀请国际教育专家来港讲学,结合香港教育实际编制特色教育提纲。
在文化交流上,本会资助香港各界人士前往内地和海外交流学习。通过深入内地探寻中华文化根源,以及与海外文化碰撞交流,既加深香港市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拓宽其国际视野。通过系列举措,本会着力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才,为香港教育进步和中华文化传承添砖加瓦。


报名方式
本次AI大赛活动报名方式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咨询电话:021-58216626 、17721240972

更多AI大赛请关注
AITOP100平台有收录、承办、推广各类型AI大赛活动业务,需要合作的朋友可以在首页正下方联系商务洽谈
AI人工智能网站--AITOP100平台AI创作大赛专区: 点击此处进入AI创作大赛
AI人工智能网站--AITOP100平台活动专区:点击此处进入AI活动
AITOP100平台大赛社群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