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日,昆仑万维集团正式宣布,基于最新Mureka V7.5模型创作的AI音乐单曲《Digital Heartbeat》全球首发。这首融合10种语言歌词、时长1分47秒的作品,不仅展现了AI在音乐创作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更以“真实感与艺术性并存”的听觉体验,引发全球音乐爱好者与行业专家的热议。从模型升级到商业落地,Mureka V7.5正以技术革新重新定义AI音乐的边界。
Mureka V7.5:不止于生成,更懂创作
作为昆仑万维8月15日推出的重磅更新,Mureka V7.5并非简单的功能迭代,而是一次从“工具”到“创作者”的质变。
此次升级聚焦四大核心能力:
- 多语言支持:覆盖中、英、日、韩等10种语言,尤其在中文歌曲的发音、咬字、情感表达上实现质的飞跃,解决了过往AI音乐“机械感强”的痛点;
- 参考歌曲与自定义歌手:用户可上传参考曲目或指定歌手风格,模型能精准捕捉旋律特征与音色特点,生成高度个性化的作品;
- 音频编辑一体化:集成剪辑、混音等后期功能,创作者无需切换工具即可完成从创作到成品的全流程;
- API开放生态:为开发者提供标准化接口,支持音乐平台、社交应用等快速集成,拓展AI音乐的商业化场景。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昆仑万维对音乐本质的深度理解。
传统AI音乐模型常因“数据驱动”而缺乏情感表达,Mureka V7.5则通过引入情感分析算法与文化语境库,让旋律与歌词的匹配更贴合人类审美。
例如,在《Digital Heartbeat》中,AI不仅根据歌词主题选择电子乐风格,还通过动态节奏变化传递“数字心跳”的紧迫感,这种“有灵魂的创作”正是其获得用户好评的关键。
《Digital Heartbeat》:一首歌,十种语言,全球共鸣
作为Mureka V7.5的“首秀”,《Digital Heartbeat》的发布堪称一场技术与艺术的双重实验。
- 创作全流程AI化:从旋律生成、歌词撰写到歌手音色模拟,均由Mureka V7.5独立完成,仅用时3小时;
- 多语言歌词无缝衔接:歌曲在1分47秒内切换中、英、西、法等语言,却毫无违和感,展现模型对不同语言韵律的精准把控;
- 真实感引发热议:在社交媒体上,许多用户表示“听不出是AI创作的歌曲”,甚至有音乐人评价:“某些转音和气声处理,比部分人类歌手更细腻。”
数据印证热度:Mureka官方推文发布一周内浏览量超35万,全网总曝光量突破100万,覆盖AI行业、主流媒体及音乐创作社区。这一成绩不仅证明市场对AI音乐的接受度持续提升,也凸显了昆仑万维在技术传播与用户运营上的成熟策略。
从工具到平台:Mureka V7.5如何改变音乐产业?
Mureka V7.5的野心不止于“生成一首爆款歌”,更在于构建AI音乐创作的生态闭环。
- 对开发者:通过API开放,音乐平台可快速上线AI作曲功能,社交应用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BGM生成服务,降低创作门槛的同时拓展变现路径;
- 对专业创作者:作曲家可利用模型快速生成灵感草稿,制作人能通过自定义歌手功能预览不同音色效果,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 对普通用户:即使毫无音乐基础,也能通过输入关键词或上传参考音频,在几分钟内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歌曲,享受“人人都是音乐人”的乐趣。
行业影响已初现端倪。
某独立音乐人表示:“过去写一首歌需要几天时间,现在用Mureka V7.5辅助,半天就能完成初稿,让我有更多精力打磨细节。”而某音乐平台负责人则透露:“引入AI作曲功能后,用户生成内容(UGC)数量增长了40%,平台活跃度显著提升。”
未来发展:AI音乐,从替代到共生
尽管Mureka V7.5的发布标志着AI音乐迈入新阶段,但昆仑万维并未止步。据内部消息,团队正在研发实时情感响应技术,未来模型可根据用户情绪动态调整旋律走向;同时,跨文化音乐融合功能也在测试中,旨在打破语言与风格壁垒,创造更具全球共鸣的作品。
AI音乐的终极目标,不是取代人类创作者,而是成为激发灵感的“数字伙伴”。
正如《Digital Heartbeat》所传递的理念——在数字时代,技术与艺术的碰撞能产生更动人的心跳。Mureka V7.5的推出,或许正是这场碰撞的起点。
如果你对AI音乐创作感兴趣,不妨前往昆仑万维官网体验Mureka V7.5的免费试用功能,或关注其社交媒体账号获取最新动态。 无论是开发者、音乐人还是普通爱好者,这场由AI掀起的音乐革命,正等待你的参与。
官网地址:Mureka网页版官网入口
想了解AITOP100平台其它版块的内容,请点击下方超链接查看
AI创作大赛 | AI活动 | AI工具集 | AI资讯专区
AITOP100平台官方交流社群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