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创作者,大家还记得由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中国投资协会投资信息专业委员会、北京国际网络电影展、之江电影集团联合主办的“「天行者计划」全球AIGC科幻影像创意大赛”吗,大赛自2025年5月31日启动征稿作品,截止到7月31日,不仅吸引了全球数百位创作者参与,更以科幻IP改编、原创叙事、AIMV实验三大单元,展现了AI影像从技术到艺术的无限可能。经过2个月的专家评委仔细认真评审,「天行者计划」正式公布社会组入围名单。
详情查看:《天行者计划》入围公示-社会组
从“概念”到“落地”:天行者计划的野心与布局
「天行者计划」并非一场简单的比赛,而是一个AI+科幻影视文化厂牌的孵化器。其目标直指行业痛点:如何让AIGC技术真正服务于传统影视产业?
通过联合创作者、技术平台和行业机构,计划以“竞赛+展映+创投”的模式,打通AI影像从创作到商业化的全链条。例如:
- 高校组征集截止9月15日,为年轻创作者提供试错舞台;
- 金创奖颁奖盛典、星链孵化奖创投会将于11月落地,直接对接产业资源;
- 央视网线上展映(9月下旬)与北京国际网络电影展AIGC单元线下展映(11月底),则构建了从线上到线下的传播矩阵。
这种“以赛促创、以展促产”的思路,让AI影像不再局限于技术展示,而是真正进入大众视野与产业循环。
三大单元入围作品:
本次入围名单的公布,堪称AI影像创作的一次“阶段性答卷”。从科幻IP的二次创作到完全原创的叙事实验,再到影像与声音的跨界融合,创作者们用AI重新定义了“影像语法”。
1. 科幻IP改编单元:
科幻文学的瑰丽想象,如何通过AI“可视化”?入围作品给出了答案:从《三体》的宏大宇宙到小众科幻文本的细腻重构,创作者们用AI工具突破了传统影视制作的成本与效率限制。例如,某团队通过AI生成技术,仅用两周便完成了传统特效需数月打造的“外星文明城市”,且保留了原著的哲学内核。
2. 原创单元:
“没有剧本限制,没有技术门槛”——原创单元成为Z世代创作者的“试验田”。入围作品中,既有对赛博朋克美学的极致演绎,也有对东方奇幻的AI解构。一位大学生创作者表示:“AI让我用手机就能拍出电影级画面,这种‘降维打击’让创作回归了本质——讲好故事。”
3. AIMV实验单元:
当AI生成的音乐与动态影像实时交互,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AIMV(AI Music Video)单元给出了颠覆性答案。入围作品中,某团队通过算法让画面随音乐情绪自动切换色彩与节奏,观众评论:“这不再是MV,而是一场沉浸式艺术展。”
评审机制:专业与大众的“双轨制”
如何确保评选公平且兼具行业影响力?「天行者计划」采用了“技术+艺术+商业”的三维评审体系:
- 专业评审通道:由科幻作家、影视制作人、艺术院校教授等组成评审团,从技术突破性、艺术表现力、商业潜力、传播影响力四大维度打分,历经初审、中期评选、终审三轮筛选;
- 大众复活通道:线上展映期间流量最高的作品可直接晋级决赛,让市场真实反馈成为创作的“试金石”。
这种“专家把关+大众选择”的模式,既保证了作品的艺术水准,也避免了“曲高和寡”的困境。
入围只是起点:
对于创作者而言,入围名单的公布并非终点,而是AI影像探索的“新起点”。一位入围导演坦言:“过去用AI创作总担心‘不专业’,但天行者计划让我们看到,技术只是工具,真正的核心是‘如何用AI讲好人的故事’。”
而从行业视角看,「天行者计划」的长期价值在于构建一个AI影像创作的“生态圈”:通过持续举办赛事、展映与创投会,吸引更多技术开发者、影视公司、投资人入局,最终推动AI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创作主体”。
AI影像的“天行者时代”
当AI开始理解“美感”,当创作者学会“驾驭”算法,影视行业的变革已不可逆。「天行者计划」的入围名单,不仅是数百份作品的集合,更是一份关于未来的宣言:在AI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影像的“造梦者”。
如果你也对AI影像创作感兴趣,不妨持续关注官方渠道,见证更多“破圈”作品的诞生——毕竟,最好的创作,永远在下一段旅程中。
相关文章:
想了解AITOP100平台其它版块的内容,请点击下方超链接查看
AI创作大赛 | AI活动 | AI工具集 | AI资讯专区
AITOP100平台官方交流社群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