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财报季:AI吹响集结号!
眼瞅着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季的到来,AI成了互联网圈最火的话题!大佬们在业绩会上,那是铆足了劲儿地展示自家AI业务的进展。要说谁家没提AI,那可真成了“稀有物种”,像拼多多这样基本不吭声的,简直就是一股清流。不过,在这场“AI军备竞赛”背后,各大厂的发展路线可是大相径庭。
两条路,两种活法:AI时代的大厂突围
一条路,那是奔着“AI时代超级入口”去的,想啥都要,胃口大得很!阿里、腾讯、字节跳动都属于这一派,目标就是成为AI时代的“操作系统”。看看阿里未来三年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上砸的3800亿,腾讯为了“元宝”疯狂烧钱,就知道他们有多拼了!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综合实力最强的人往往都会瞄准同一个至高点。**
另一条路,就显得务实多了,叫做“融合AI”,先让自己现有的业务搭上AI这趟车,拿到未来时代的“船票”。这条路更稳妥,虽然听着没那么激动人心,但也更符合一些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这条路线的企业,实力可能不如BAT那样雄厚,但也是各自垂直领域的佼佼者,同样不想错过AI的红利。
这些企业有个共同点:现阶段更注重用AI提升效率,在探索AI时更倾向于发挥自身优势,对开源大模型持开放态度,而且在AI基础设施上的投入也比较克制。说白了,就是**根据自身优势积累的不同,在AI的发展和投入上呈现出不同的心态,选择不同的发力点和发力时间。**
美团、快手、美图、拼多多:象限里的不同曲线
接下来,咱们就从第二条路径的角度,好好扒一扒美团、快手、美图、拼多多这四家公司,看看它们在AI领域里都玩出了哪些花样。
美团:进攻!进攻!再进攻!
要说这四家里面,谁对AI最上心,那绝对是美团!CEO王兴在业绩会上花了十几分钟,那可是苦口婆心地阐述美团的AI战略,还放出豪言:“对于AI的策略是进攻,而不是防守!”这跟他之前内部说的“要把科技作为未来十年的新关注方向之一”完全对得上。
王兴把美团的AI战略分成了三块:日常运营、产品优化和原生AI产品研发。他说了,**前两项主要还是为了巩固现有优势,真正要“进攻”的,还得靠原生AI产品。**毕竟美团外卖、即时零售、到店业务虽然竞争激烈,但也都挺能打的。2024年,核心本地商业收入2502.47亿,同比增长21%,这底子,比快手、美图、拼多多可硬多了!
**有了这坚实的本地商业基础,美团在AI时代就能站稳脚跟了。**但王兴可不满足于只当个AI时代的本地商业供应商,他想抓住AI这个机会,实现更大的突破!所以他说:“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是创造它。”
所以,**原生AI产品才是美团的主攻方向。**王兴畅想,这个产品会是个“私人助手”,啥都能干,依靠美团在本地生活领域多年积累的经验,用AI给用户提供更个性化、更高效的服务。说白了,就是**想靠本地生活的优势,参与到对AI时代超级入口的争夺中去!**想想也是,要是不能掌握AI时代的入口,那美团就只能是个API,想象空间有限啊!
为了这个“超级入口”,美团可是下了血本!王兴说,要加大投入,打造自己的大语言模型,2024年研发投入211亿,光GPU就花了数十亿,未来还会继续加大投资,2025年保持“可观”的资本支出。
快手:稳扎稳打,视频生成是王道
快手也在用AI升级现有业务,比如把AI能力开放给广告主和商家,帮他们提升经营效率,还用大模型提升内容分发的精准度。不过总的来说,**这些都是对现有业务的优化。**
快手面临的竞争比美团更激烈,尤其是在新视频领域。所以,快手首要任务是保住自己在视频领域的第一梯队地位,这是它能带到AI时代的核心优势。有了“可灵”大模型,快手就在视频领域有了话语权,但**这个话语权能有多大,还得看快手能不能保持“可灵”的领先性。**
快手CEO程一笑说,视频生成大模型对快手的价值在于,“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打破行业和文化壁垒,成为受全球用户喜爱的艺术家、创业者,实现创意生产力的工具平权。”
这也解释了,为啥在聊天机器人上不温不火的快手,反倒在视频生成大模型上抓住了机会。**快手需要用“可灵”来激发社区的创作活力,然后把这种活力转化为AI时代的商业竞争力。**当然,AI技术发展变化快,快手也会根据“可灵”的商业化进度,动态调整投入,求稳才是王道!
美图:工具为王,应用为先
快手能靠视频大模型建立AI桥头堡,是因为它在视频领域有深厚的积累。美图就不同了,它更多是靠工具类产品的会员付费来支撑收入,**缺乏大模型研发所需的商业生态。**2024年,美图影像与设计产品收入20.9亿,占比超过6成。
所以,美图在AI时代的定位就是一家工具产品公司。美图CEO吴欣鸿认为,已经有的用户规模、17年沉淀的技术,特别是算法和工程能力,以及对用户洞察,让美图在AI应用领域有了很强的竞争力。
**美图的核心资产就是这些产品化能力。**它要做的是把这些能力和AI结合起来,让自己能留在AI影像与设计工具的牌桌上。因此,**美图给自己在AI时代的定位是“模型容器”**,整合最好的模型,快速应用到产品中。这样就避开了大模型研发,降低了投入。2024年,美图研发投入9.1亿,视觉大模型训练费用约1.4亿。
不过,缺乏自有大模型也会带来挑战。大厂可能会通过模型能力的快速发展,摧毁工具产品的竞争壁垒,而且,不够深的垂直场景创新,很容易被初创企业模仿。所以,**美图需要在更深度的场景化创新上发力,建立工具的付费吸引力和竞争壁垒。**
拼多多:闷声发大财,抢夺优质供给
在四家中,只有拼多多的财报和业绩会没提AI。它还是专注于电商业务的增长。但在电商领域,AI早已成为热门话题。阿里想靠AI重建电商优势,京东也强调自己在AI的布局。
**但拼多多真不重视AI吗?肯定不是。**早就传出拼多多百万年薪招聘大模型人才的消息,内部也在研发电商推荐大模型。拼多多也在用AI提升电商交易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其实黄峥早就畅想过下一阶段的拼多多,就是一个将虚拟和现实融合的多维空间,由分布式智能代理网络驱动的“Costco”和“迪士尼”结合体。
黄峥辞任拼多多董事长时也说过,传统的以规模和效率为导向的竞争是有问题的,要改变就必须在更底层、根本的问题上采取行动,在核心科技和基础理论上寻找答案。他的目标就是去探索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而这都需要AI发挥重要作用。只不过,现在的拼多多需要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优质供给的争夺中,为AI时代的电商行业探索建立更稳固的基础。
现在AI与电商的结合更多集中在旧有营销系统的升级上,但这只是个过渡阶段。如果AI电商出现新的交互形态,那对旧有营销系统的升级可能就没用了。**电商平台真正能带到AI时代的资产是强绑定的供给。**所以,拼多多现在在商家权益改善、新质商家扶持以及供应链深度变革方面的投入,就是在绑定这种供给。让自己与电商供给的绑定,像美团与本地生活供给的绑定一样强。这样在AI电商浮出水面的过程中,拼多多就能靠这些供给,保证自己留在牌桌上。
总结:落脚点决定可能性
最终,我们可以发现:从互联网时代向AI时代的过渡中,自己手中掌握的既有资源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否在新时代落脚,以及进入新时代的方式,而这个方式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企业在新时代的成长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