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下的网文平台:机遇与挑战
Deepseek等AI工具的出现,让网文平台的编辑们首当其冲地感受到了冲击。投稿量激增,其中不乏AI辅助写作的作品,这无疑增加了编辑的工作量。但同时也意味着,编辑在辨别和管理AI内容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头部平台并非对AI避之不及,阅文和番茄等巨头早已推出了自己的AI写作工具。然而,有番茄作者反映,作品流量锐减,疑似遭遇软封禁。平台给出的理由是“水文”,但作者们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场针对AI写作的“清洗”。
近期番茄“首秀”作品数量暴增,3月1日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000本。为了避免平台被“薅羊毛”,维护读者体验,番茄不得不采取行动。部分受限作者承认使用了AI润色,也有作者坚称未使用。
2024年5月发布的番茄AI写作工具
番茄一直被认为是推动网文与AIGC融合的积极力量。但事实上,网文平台在AI浪潮中的定位仍然不明朗,战略层面与具体执行之间存在矛盾。
头部平台希望借助AI这一技术变量,为文娱行业带来新的商业想象力。阅文集团在春节复工第一天就宣布部署Deepseek,邀请作家共同探索AI赋能创作,此举带动了股价上涨。
然而,面对具体的网文作品,编辑们仍然难以避免地纠结于“这是否是AI写的”。更重要的是,读者和作者也在乎这一点。大量AI文的涌入,稀释了每个作者的曝光机会,读者也可能被劣质内容淹没。
垂类付费网站在这方面更容易采取行动。晋江文学城发布了严格的AI写作规范和处罚办法,被视为“网文反AI的第一枪”。
Deepseek的出现让更多人觉得“我也能写”,各种“AI写网文月入过万”的教程再次风靡,网文作者和读者都感受到了变革的临近。
网络文学究竟是工匠手艺还是娱乐工业?如果是前者,作者可以坚持手工创作;如果是后者,拒绝机器是否会被时代抛弃?正如海德格尔所言,技术是时代的天命,关键在于技术会将我们变成什么样。
平台态度各异
2025年春节期间,《哪吒之魔童闹海》和Deepseek成为热点。同人创作社区LOFTER就爆发了“AI同人写手”事件。
《哪吒2》的热映带动了同人内容需求,但LOFTER用户发现一位作者以惊人的效率(日均5篇)创作《哪吒2》同人文,且AI味十足,被检测为AI生成内容占比100%。
在用户举报后,LOFTER迅速对该写手进行了处罚,并支持用户退款。但LOFTER否认了网友推测的AI作者“获利数万”的说法。
LOFTER对AI写作的严厉态度赢得了普遍支持。LOFTER的编辑表示,他们在AI相关能力上踩过一些“坑”,因此在当下行业大力发展AI的背景下,他们会更加谨慎,并考虑创作者的感受。
LOFTER认为,同人用户更重视情感体验,对AI牟利持更鲜明的反对态度。因此,LOFTER的规则是“不鼓励利用AI直接生成的内容在LOFTER进行盈利”。
但AI文能登上热榜,说明其水平已经能满足一部分同人用户的需求。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大多数用户不愿意为AI写作付费。
有作者因忘记删除AI润色指令而被实锤为AI写作,引发读者不满,被指责为“流水线产品”。
读者认为,AI写作并没有凝结他们想象中的人类劳动,因此不愿为此付费。如果AI写作能“以假乱真”,平台是否有义务标注“AI写作”,让读者拥有知情权呢?
阅文副总编辑胡说表示,目前AI多用于灌水或拼凑,资深读者很容易辨别。DEEPSEEK的赛博科幻风格明显,容易让小说显得空洞。
阅文集团发布了首个网文大模型“阅文妙笔”及其应用产品“作家助手”。阅文集团CEO侯晓楠认为,“AIGC是IP产业未来5年的重要动能”。
面对AI巨浪,网文巨头必须成为推动网络文学与AIGC融合的领头羊。但面对读者,付费阅读平台需要维护“艺术”的尊严。
胡说认为“不能把鉴AI变成猎巫,要抛开对AI的执念,本质还是守住原创和精品两个原则”。
大量编辑公开拒收AI稿件
免费阅读平台似乎更适合AI“证道”。读者对免费内容的要求相对较低,量大管饱、个性需求、降低成本等都与AI写作契合。番茄是当下最大的AI网文试验田。
但海量内容也导致收益摊薄。番茄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年入3万以上的作者9374人,年入10万以上的作者3228人。而且这块试验田也开始了“机器除草”。
明确限制与未来发展
晋江文学城成为第一个明确限制AI的网文平台。硬核付费内容需要面向资深读者和作者维护自身的纯洁性。
晋江对AI辅助的判定标准分为文字型和创意型,只接受校对级别、要素级别、粗纲级别的AI辅助,将“AI润色”排除在外。
“润色”是最常被提及的AI用法。对于小作者,这是解决文笔问题的方法;对于老作者,这是提高效率、水字数的工具。但修辞意义上的文笔并非网文的核心卖点。
胡说认为,润色是AI比较“见仁见智”的功能,他更愿将AI视为搜索和灵感工具。“AI只能在作者理解的范围内辅助作者。”
AI辅助网文写作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总结规律、形成最优路线,再指导写作或自主创作;二是基于特定作家的价值观和风格进行创作辅助。
胡说认为,第一条路线会导致内容膨胀,消灭行业的多样性。
管平潮认为AI会对新作者形成挑战,但其本身离高水平写作还很远。“AI是用逻辑思考的,但人没那么有逻辑。”
AI影响下的未来
晋江站长冰心认为,AI将替代底层、套路化写作的写手,但创意阶层将持续增值。
面对骤增的投稿量,新人写手的生存空间可能被挤压。也有作者担心手工码字会被误判为AI写作。
管平潮认为行业门槛抬高,需要复合型人才。AI本身离高水平写作还很远。“文学有时候是反逻辑反常识的。”
胡说认为,AI用的越少越害怕,多用就会发现其局限性很大。
“作品表达的是个人经历和价值观,这是AI没法选择的。它只能选择自己 逻辑里的最优路线,而我们看的是精彩的细节、深度的情感表达。”
人类的胜率在于“品”的多样性。网络文学是现实世界的投影,甚至是放大。人类之间都会感到无法理解的“癫文”,其流行必然是击中了一部分人的需求。
“AI最多只是‘一个’作者,它可以写几千本,但读者很快就会腻了。人类的护城河就在于我们是在表达自己。”胡说总结道。
这或许意味着作者们可以回到网络文学的原点,进行更自由、从心的写作。表达你想表达的,总会有人感同身受。
如果将AI视为时代的天命,或许能推导出网文的两个重大“利好”。一是技术大规模接手劳动,大批人可能变成“无用阶层”,廉价休闲成为刚需。
在此基础上,还能看到技术在不断取消“过程”。网文则是在回应过程缺失和浅度感受,比如种田文、虐心文。在直接享受结果的技术天国,人们或许需要在网文里体验“过程”。
AI小说创作神器:【点击登录】
更多AI行业最新资讯新闻信息请关注AI人工智能网站--AITOP100平台--AI资讯专区:https://www.aitop100.cn/infomation/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