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座舱: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汽车座舱正在经历一场由AI驱动的深刻变革。当ChatGPT以对话式交互颠覆传统模式时,各大车企敏锐地捕捉到AI大模型的巨大潜力,智能座舱的体验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从语音助手到自动驾驶,再到情感陪伴与场景决策,无不体现着AI的赋能。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DeepSeek异军突起,迅速与吉利、岚图等品牌达成合作。甚至有车主通过“手搓代码”的方式,提前体验到满血版模型带来的强大功能。这场技术风暴的背后,是中国车企寻求“换道超车”的雄心壮志。
中国车企的智能化战争,正在因为DeepSeek而彻底改写。这场“车内革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迅猛。
车企争相拥抱DeepSeek,AI座舱迎来爆发?
截止2月8日,已有六家车企官宣与DeepSeek完成融合。
2月7日,岚图宣布与DeepSeek模型深度融合,岚图知音将成为汽车行业首个融合DeepSeek的量产车型。此前,岚图逍遥座舱已完成DeepSeek全系列模型接入和部署。2月14日起,岚图知音用户将可通过OTA更新体验,岚图后续也将逐步开启DeepSeek的更多能力。
图源:岚图梦想家
同一天,吉利汽车也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星睿大模型已成功与DeepSeek-R1完成技术融合。通过DeepSeek的认知大模型与车载AI系统的深度整合,吉利旨在解决智能汽车长期存在的两大难题:模糊意图理解与主动服务能力。这一技术革新将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便捷的出行体验。
极氪智能座舱团队已完成旗下自研 Kr AI 大模型与 DeepSeek R1 大模型的深度融合。极氪智能座舱助手AI Eva已完成 DeepSeek R1大模型集成并即将上线。
东风汽车也宣布,已完成DeepSeek全系列大语言模型的接入工作,包括猛士、奕派、风神、纳米等自主品牌车型将于近期陆续搭载应用。官方表示,这一技术突破将革新用户与汽车的交互方式——从“被动执行指令”到“主动理解需求”,让汽车成为“会思考”的出行伙伴,将为用户提供更智能的出行体验。
目前东风猛士917汽车智能座舱已完成DeepSeek-R1模型的接入,计划于2025年4月上海车展前,率先在猛士917、蛟龙战甲等车型上通过OTA推送更新。
长城、智己、宝骏等品牌也已宣布接入DeepSeek。未来一段时间,预计会有更多车企品牌陆续官宣合作。
令人意外的是,民间高手们已开始行动。在小红书上,有蔚来、特斯拉车主通过车机浏览器访问DeepSeek网页端,用语音输入法与模型直接对话。
图源:小红书
虽然受限于算力与部署精度,但这种“野生上车”现象反映了市场对AI座舱的迫切需求。
低成本破局,DeepSeek吹响“AI定义汽车”号角
DeepSeek上车,补齐了智驾普及的关键拼图。
根据开源证券报告,DeepSeek-R1百万Token输出成本仅需16元,远低于OpenAI o1(438元)及o1-mini(88元)。百万字对话成本仅16元,相当于一杯奶茶钱,即可享受一整年的AI陪伴!
低廉的成本,将显著推动汽车智能化的快速落地。这种“既要性能又要省钱”的平衡术,恰好契合了价格战中车企的需求痛点。
例如,在高通8650平台上,DeepSeek可以将推理响应时间从20毫秒降至19毫秒,同时算力利用率从接近100%降至65%。原本100TOPS跑通城市NOA成本约7000元,Deepseek介入后,有望在5000元以内实现,甚至可能让地平线征程6E芯片也能跑通城市NOA,大大加速高阶智驾的普及。
图源:DeepSeek
当然,低成本只是推动力之一,DeepSeek真正的颠覆性在于:以AI Agent为核心,引发一场超越电动化的变革。
2月5日,何小鹏在开工信中用较大篇幅谈论DeepSeek:“DS大模型给全球科技圈带来震撼,它既实现了媲美OpenAI的体验,又将成本压缩到极低。未来十年,AI将驱动汽车发生远超电动化的变革。”
正如何小鹏所说,从“汽车+AI”到“AI定义汽车”,AI将深度渗透至研发、制造、服务全链条。这场“上车”竞赛不仅是技术升级,更预示着“AI定义汽车”时代的到来。
在2025年的CES展现场,AI汽车正在具象化、深度化。
吉利汽车在CES 2025期间发布了“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通过AIOS调度引擎,吉利“智能汽车全域AI”能够融合车辆、手机、平板、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以及其它形式智能体等多种设备的需求与感知数据。
图源:吉利汽车
长城汽车提出了关于AI发展的新思路,即空间语言智能体大模型ASL,这将是长城汽车智能进化的全新阶段。通过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处理和智能决策,让智能汽车成为真正的AI智能体。
就连智能化方面相对落后的海外跨国车企也在推动AI大模型上车。自2024年9月6日起,大众集团将为旗下多款汽车集成OpenAI的ChatGPT AI聊天机器人服务,成为业内首个标配ChatGPT功能的量产车品牌。宝马集团选择亚马逊Alexa大语言模型,打造全新一代BMW智能个人助理,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
如果说之前,AI汽车只是少数头部玩家的概念,那么现在,DeepSeek的出现则正式吹响了向AI进军的集结号,汽车智能化进入2.0时代。
从智能座舱到智能驾驶,再到底盘域,AI大模型正在快速推动汽车变革为“超级智能体”。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已经站在了技术革新的前沿。
换道超车,AI成国产智能汽车的“新叙事”
未来,所有汽车公司都将是AI公司。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DeepSeek朋友圈”,中国车企正将AI大模型视为“电动化弯道”后的第二次超车机会。
一方面,海外车企受限于数据合规与研发惯性,在AI迭代上进展缓慢。例如,大众虽然宣称接入ChatGPT,但其功能仍局限于基础问答。而岚图与DeepSeek的深度联调已实现座舱决策链的闭环。
另一方面,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与开源生态成为加速器。DeepSeek的开源属性鼓励车企与开发者共同创新,而本土芯片厂商如地平线、黑芝麻提供的低成本算力方案,大幅降低了“模型上车”的门槛。
图源:地平线
之前,特斯拉凭借FSD的数百万辆车辆驾驶数据,实现了闭环,并领先于其他车企。
Deepseek之后,格局或将改变。车辆实现智能化的成本大幅降低,使得每家车企都有机会尝试。马斯克曾表示,如果真的实现全自动驾驶,其价值将是车辆本身的5倍。在大模型的赋能下,这一目标的实现时间已经大大缩短。
正如信达证券所预言:“DeepSeek-R1不仅是AGI的里程碑,更是中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的支点。”当全球车企还在为“电动化转型”焦虑时,中国军团已手握AI密钥,驶向智能化的未来。
从机械马力到数据算力,从驾驶工具到生活伙伴,汽车的形态正被AI重新定义。DeepSeek的“上车潮”,既是技术跃迁的缩影,也是中国车企向全球输出智能化标准的号角。
可以预见,2025年的智能座舱将不再是屏幕与按钮的简单堆砌,而是一个懂情感、会学习、能进化的“出行伙伴”。当岚图车主在AI诗词互动中抵达目的地,当吉利车机主动规划出避开暴雨的最佳路线,这场由DeepSeek掀起的革命才刚刚开始。
毕竟,在AI的词典里,没有“天花板”,只有“下一个问题”。
目前由于访问人数较多导致DeepSeek服务器超负荷,大家可以从另外2个渠道去使用,不会卡:
渠道一:硅基流动(SiliconFlow):AI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
DeepSeek官网下载: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