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8亿用户还在用ChatGPT聊天时,OpenAI的负责人尼克·特利(Nick Turley)却抛出了一个更疯狂的设想:让这款聊天工具升级为“AI版操作系统”,直接嵌入第三方应用,成为人们与软件交互的新入口。这究竟是技术革命的预演,还是资本游戏的又一次包装?
从聊天工具到“操作系统”:浏览器模式能否复制成功?
特利在旧金山梅森堡的开发者大会上直言:“浏览器能靠应用生态变成‘准操作系统’,ChatGPT为什么不行?”他的话里藏着野心——传统浏览器通过网页应用占据用户工作场景,而ChatGPT正试图用AI对话整合应用,让用户无需跳转即可完成订餐、打车、订酒店等操作。
如果浏览器能靠应用生态“上位”,ChatGPT的对话式交互凭什么不能?
过去用户用浏览器“逛应用”,未来可能用ChatGPT“聊应用”,两者的核心都是把碎片化服务装进一个入口。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OpenAI正在调整策略。2023年推出的ChatGPT插件和GPT Store因体验割裂收效甚微,如今特利决定“把应用塞进对话流”——第三方应用不再是独立模块,而是直接嵌入用户日常对话中。例如,当用户问“今晚吃什么”,Expedia的推荐可能直接弹出;说“帮我叫车”,Uber的选项瞬间出现。这种“无感切换”的体验,或许能解决过去应用商店“用时才找,用完即走”的痛点。
对比表格:传统应用商店 vs ChatGPT对话式生态
维度 | 传统应用商店 | ChatGPT对话式生态 |
---|---|---|
用户触达方式 | 主动搜索下载 | 被动触发(对话中自然浮现) |
应用形态 | 独立功能模块 | 对话中的交互组件 |
开发者价值 | 流量导流 | 直接参与8亿用户的日常决策 |
硬件与使命:OpenAI的双轨战略
特利对开发浏览器的问题含糊其辞,却透露了一个更关键的信号:OpenAI正在与苹果前设计总监乔尼·艾维(Jony Ive)团队研发硬件设备。他的逻辑很清晰——如果ChatGPT要成为操作系统,硬件是绕不开的一环。就像iPhone定义了移动生态,一款专为AI设计的设备可能彻底改变人机交互方式。
有内部人士透露,这款硬件可能采用“语音+屏幕”双模交互,甚至能通过摄像头识别环境,主动提供服务——比如看到用户拿着行李,自动推荐附近的酒店。
在谈到OpenAI的非营利使命时,特利抛出了一个新观点:“ChatGPT不是赚钱工具,而是AGI(通用人工智能)的‘交付载体’。”他解释,消费者业务不仅能为研究提供资金,更重要的是让AI技术真正走进大众生活。这种“技术普惠”的表述,既回应了外界对OpenAI商业化的质疑,也为其生态扩张铺平了道路。
挑战与隐私:如何在“开放”与“安全”间走钢丝?
特利的蓝图并非没有风险。应用推广方面,OpenAI正在研究“付费优先展示”机制,但必须避免重蹈谷歌“广告过多”的覆辙。用户隐私更是重中之重——开发者只能收集“完成功能所需的最低数据”,OpenAI还计划推出“分区内存”功能,让用户自主控制健康、音乐等不同场景的数据权限。
“透明度是我们的底线。”特利强调。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Expedia、DoorDash等公司愿意入驻:在严格的隐私框架下,它们既能触达海量用户,又不用担心数据滥用。
结语:AI生态的“操作系统”之战,才刚刚开始
当ChatGPT试图从聊天工具进化为“AI入口”,它面对的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生态话语权的争夺。开发者能否买账?用户是否愿意接受“对话式应用”?答案或许藏在特利那句“让AGI真正造福人类”的宣言里——毕竟,所有技术革命的起点,都是一个看似疯狂的设想。
体验地址:ChatGPT网页版官网入口(海外网站需要科学上网)
想了解AITOP100平台其它版块的内容,请点击下方超链接查看
AI创作大赛 | AI活动 | AI工具集 | AI资讯专区
AITOP100平台官方交流社群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