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9日,在著名社交媒体平台“X”的一个名叫Tibor Blaho的用户发推文称:OpenAI这家在人工智能领域大名鼎鼎的公司,居然被付费用户们集体“吐槽”,原因就是它悄悄玩起了“暗箱操作”,把给付费用户用的高阶模型给换了,这事儿可闹得不小。
“秘密模型”悄然上线,用户遭遇体验滑铁卢
原来,OpenAI在没有提前通知付费用户的情况下,把原本使用的高阶模型GPT-4和GPT-5,悄悄换成了两款算力相对较低的“秘密模型”——gpt-5-chat-safety和gpt-5-a-t-mini。这可不是什么小改动,很多用户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据不少付费用户反馈,当他们在和模型交流,输入一些涉及情感、敏感话题或者潜在违规内容的时候,系统就像被“动了手脚”一样,自动就把模型切换到了这两个过滤模型上。
这一换可不得了,回复的质量那是直线下降。原本能给出详细、准确且有深度回答的模型,突然变得“呆呆的”,给出的回复要么是敷衍了事,要么就是答非所问,这可把用户们给急坏了。
用户权益受损,知情权与使用权遭侵犯
OpenAI做出这样的模型切换操作,却没有提前告知用户,这一下子就捅了“马蜂窝”。虽然OpenAI方面解释说,这是出于安全测试的考虑,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确保模型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但是,很多付费用户并不买账,他们觉得自己被“坑”了。
“我花钱买的是GPT-4或者GPT-5的服务,就应该能享受到对应的服务质量啊。”一位付费用户气愤地说道,“现在倒好,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给我换成了低算力的模型,这不就是偷偷给我降配了吗?我的知情权和使用权都被侵犯了。”
确实,对于付费用户来说,他们为特定的服务付费,就是希望能够得到与之相匹配的体验,这种背后悄悄换模型的行为,无疑让他们感到非常不满。
行业问题凸显,用户选择权与知情权受重视
这次OpenAI的事件,可不仅仅是个别用户的不满,它其实反映出了整个人工智能行业存在的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用户的选择权和知情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现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各种AI服务。但是,很多 AI 厂商在算法控制、模型切换以及资源分配等方面,政策都模模糊糊的,让用户摸不着头脑。就像这次OpenAI的事件,用户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模型会被切换,切换后又会对自己的使用体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这种模糊的政策,不仅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让他们在使用 AI 服务的时候总是提心吊胆的,还可能会造成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度下降。毕竟,谁都不愿意使用一个让自己“摸不着头脑”,还可能随时“坑”自己的服务。
行业反思与未来展望
OpenAI的这次“暗箱”换模型事件,给整个 AI 行业敲响了警钟。对于AI厂商来说,必须要重视用户的选择权和知情权,在做出任何可能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决策时,都要提前告知用户,让用户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权益。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AI行业的监管,制定更加明确的规则和标准,规范 AI 厂商的行为,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工智能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让用户能够更加放心地使用 AI 服务。
对于广大用户来说,在面对各种A 服务时,也要保持警惕,仔细了解服务的相关政策和条款,维护好自己的权益。毕竟,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既要享受AI带来的便利,也要学会保护自己。
OpenAI的这次事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希望整个AI行业能够从中吸取教训,让用户的选择权和知情权得到真正的保障。
想了解AITOP100平台其它版块的内容,请点击下方超链接查看
AI创作大赛 | AI活动 | AI工具集 | AI资讯专区
AITOP100平台官方交流社群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