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t:2025年上半年最火的“打工人”!
要说2025年上半年啥最火?那必须是Agent!这玩意儿简直成了大模型领域的“网红”。
现在Agent产品分成了两大帮派:一派是专注某个领域,死磕到底的“垂直型Agent”;另一派是想啥都干,覆盖所有场景的“通用型Agent”。
要我说,现在争论谁是“Agent的终极形态”还早着呢!底层模型的能力才是关键!通用型的没法啥都精通,垂直型的深度又不够,说白了,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咱们用户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Agent能不能真正融入到工作流程里?提供的价值值不值咱花的钱?试用期一过,咱会不会觉得离不开它?
别管那些技术路线的争论了,实用才是王道!腾讯科技这就给大家实测三款最火的Agent产品:Manus、Flowith(Agent Neo)和Lovart,看看它们的最佳使用场景,给大家提供第一手的参考意见!
一句话告诉你这仨货的区别
先说清楚,这三款Agent的定位就完全不一样:
Manus和Flowith都是“通用型选手”,但Manus更像是个能独立完成工作的“数字同事”,它能把你的想法直接变成实际成果,自动分解任务,然后通过浏览器、终端、代码编辑器等工具链一步到位。
Flowith(Agent Neo)更注重“可视化协作”和“无限步骤”。在一个无限大的画布里,一次对话能开启多个并行线程,团队成员可以随意拖拽素材、评论和分支。它的“Oracle Mode”还会动态调整优先级,持续几千步,帮你搞定网站、小程序甚至3D互动页面的制作。
Lovart则是个深度垂直于设计领域的“专家”,它像一个外包工作室,把用户需求拆解成主题、风格、素材、排版四个环节,然后调用各种模型,一次性生成Logo、海报、短视频,甚至印刷刀版。更牛的是,它还能保持图层可编辑,直接导入Figma和PS继续精修。
简单来说:
- Manus: 交付成果,适合需要完整报告、模型的知识工作。
- Flowith: 可视协作,适合信息量大、需要多人迭代的创作场景。
- Lovart: 品牌视觉,适合高附加值的品牌视觉和内容营销。
咱直接上表,更清晰:
用户会为Agent买单吗?
Lovart还在免费试用阶段;Flowith入门订阅19.9美元/月;Manus基础版定价19美元/月,和Flowith看齐。一年约需1700元人民币。
对不同用户,同样的价格意义不同:
普通用户看重轻度体验和兴趣,只有功能显著提升效率才会考虑付费。
专业用户(创作者、自由职业者)把质量和稳定性当刚需,能省时间提高水准,20美元的月费可以接受。
B端用户(团队、企业)更看重安全、合规、权限和API集成,只要可靠,月费不是问题。
所以,关键不在于模型性能,而在于产品能否凭借效率红利,把“好奇心流量”变成“月复购GMV”。只有当大家心甘情愿地把每月的“咖啡钱”变成“Agent提效费”,这些Agent产品才算真正迈过商业化门槛。
图:Manus价格
图:Flowith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