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季的AI风云:阿里腾讯的“AI牌”怎么打?
又到了互联网公司晒成绩单的时候,AI毫无疑问成了最热门的词儿。就像期末考试划重点,各家大佬都要聊聊自家AI搞得咋样了。
腾讯和阿里的财报电话会,简直就是AI业务的“相亲大会”,大家伙儿都盯着这两家中国互联网巨头,想看看AI这股风,到底吹到了哪一步。
一个是社交帝国,手握10亿用户;一个是电商老大哥,转型科技公司。虽然出身不一样,业务也各有所长,但两家公司的财报都指向一个事实:AI不再是PPT里的未来,而是实打实的“增长发动机”!
不过,仔细看看两家的AI战略,你会发现:阿里就像个“基建狂魔”,猛砸云服务,搞开源,想把AI门槛降到最低,让各行各业都能用上;腾讯则更像个“应用达人”,在微信、游戏这些流量大的地方,拼命测试AI的价值,让用户能直接感受到AI带来的好处。
AI红利,真香!
大佬们早就说过,要把AI和现有业务融合起来,那可是势在必行。
阿里蔡崇信就说了,阿里现在就盯着“电商、云+AI”两个重点,要把AI揉进每个业务、每个环节,以后三五年,都要“AI驱动”。
腾讯更狠,直接提出“AI in All”,要把AI塞进微信、QQ、腾讯会议这些所有产品里。据说,只要业务团队能证明AI有用,算力、人力,要啥给啥!
不管是“AI驱动”还是“AI赋能”,反正两家公司在AI上的投入,都开始赚钱了。
在阿里财报电话会上,券商分析师就问,AI对云业务有啥影响?AI技术能不能让淘宝天猫卖得更好?
阿里云收入蹭蹭往上涨,同比涨了18%,创了三年新高!AI相关产品更是猛得不行,收入连续七个季度都是三位数增长!淘宝天猫那边呢?也在用AI重构搜索、推荐、广告系统,效果杠杠的!
腾讯马化腾也说了,AI让广告和游戏赚了不少钱,还加大了对“元宝”和微信AI的投入。
就说腾讯的“元宝”,更新速度堪比火箭,17天更新7次!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腾讯元宝下载量和用户活跃度都冲进了前三,简直是坐了火箭!
微信、QQ、腾讯文档、QQ浏览器、腾讯会议这些国民App,也靠AI升级,焕发了第二春。微信搜索更好用了,公众号和小程序开发更方便了,视频号也靠算法优化,让用户更爱刷了!
战略大不同:阿里搞基建,腾讯玩应用
虽然都说要搞AI,但阿里和腾讯的思路完全不一样。
对阿里来说,电商只是个“单品”,不是流量入口。但AI不一样,搞好AI,就能增加更多用户。而对腾讯来说,AI是社交和游戏增长的秘密武器。游戏、广告遇到瓶颈,AI就能优化用户体验,提高赚钱效率。
阿里的战略,可以总结为三点:
第一,搞好基建。之前阿里云增速放缓,但靠着AI,一下子又冲上去了,收入增长18%!吴泳铭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用AI,都跑来租GPU,把数据搬到云上。
吴泳铭还透露了两个新趋势:一是大公司开始把AI用在用户端,二是中小企业也开始用AI了。
第二,搭建模型生态。阿里开源了200多个模型,下载量超过3亿次,成了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家族。
第三,渗透各种场景。把AI从内部系统推向用户端,比如淘宝天猫的“全站推”工具,让商家更爱用,也让淘宝赚更多钱。
蒋凡说,淘宝天猫现在主要关注三件事:一是提升用户体验,重构搜索推荐广告系统;二是提高小二和商家的工作效率;三是推动新的交互方式产生。
腾讯不搞对外输出算力,而是把GPU资源留给自己用。腾讯管理层说,要把高端芯片用在内部业务上,提升用户体验。
除了“元宝”,微信也在用AI优化搜索,游戏《和平精英》也引入了AI助手和队友,提升用户参与度。
不止烧钱,还要赚钱!
现在的大厂,都在AI上砸钱,已经成了趋势。
今年2月,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阿里要砸3800多亿搞云和AI硬件,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这可是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硬件领域最大规模的投资!
阿里高管们讲的是一个“信心飞轮”的故事。今年初,阿里卖掉了一些非核心业务,第一季度的运营现金流高达2750亿元,增长18%。“强劲的净现金状况和健康的运营现金流量给我们带来了信心和足够的资源,以增加我们对云和AI基础设施的投资,从而利用最新AI创新带来的持续强劲需求和可观的增长潜力。”
2025年第一季度,腾讯的资本开支持续猛增,当季资本开支274.8亿元,同比增长91%。2024年全年资本开支更突破767亿元,同比增长221%。
但是,光烧钱是不够的,关键是能不能把AI变成可持续的利润,而不是一直停留在“成本项”上。
阿里和腾讯都面临变现压力。阿里的AI相关收入增长很快,但开源模型还没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腾讯元宝靠烧钱和微信导流,用户量是上去了,但功能和其他AI产品差不多,很难建立差异化优势。而且,AI助手类产品没有社交关系链或内容生态,用户用完就跑,很难赚钱。
阿里的AI战略,还面临几个考验:
第一,虽然通义千问3登顶全球开源模型榜首,但通义的市场份额却在下降。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通义的用户活跃度和下载量都排在后面。原因是通义的市场营销投入太少了!据说,去年10月,通义的投放费用只有450万元,排在AI应用的末尾。而元宝在今年一季度投放约14亿元,远超2024年Q4的1.1亿元,3月单月投放达11亿元。
有人评论说,阿里在AI时代输在了自己的长板——市场营销上。
第二,在组织协同上,通义团队和夸克、钉钉的AI产品线存在竞争,容易“重复造轮子”。2024年底,通义App从阿里云分拆,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与夸克并行发展。夸克定位为以AI搜索为核心一站式AI服务,属于toC用户入口,今年3月后,通义App大幅度改版,接入阿里最新的开源推理模型通义千问QwQ-32B,产品交互界面和形态上也变得更“C”。
中国互联网巨头的AI故事,已经到了商业化阶段。大厂们要比拼的不是研发投入,也不只是技术实力,而是能不能把技术变成实实在在的钱,而不仅仅是财报里的“战略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