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AI大变脸:社交凉凉,模型为王?
最近,字节跳动AI部门可是经历了一场“地震”。听说没?AI社交应用“猫箱”的头儿走了,换成了搞AI生图的“星绘”负责人西原。更劲爆的是,星绘整个团队都要打包进“豆包”,由豆包APP的负责人陆游统一管理。
这一连串的人事变动、产品调整,可不是闹着玩的。它直接影响着字节跳动AI的布局和战略重心。到底发生了啥?咱们来扒一扒!
字节AI APP数据:谁火谁凉?
这次调整主要涉及豆包ai、猫箱和星绘这三个APP。不过,星绘这玩意儿跟字节旗下的“即梦AI”功能有点撞车。而且DataEye研究院发现,星绘今年好像没怎么花钱打广告,反倒是即梦AI最近投的挺猛。所以,咱们重点聊聊豆包、猫箱和即梦AI这三款APP的数据变化。
最近一个月,豆包的广告投放有点“过山车”的意思。三月底的时候,一天能投1.6万组素材,嗖的一下就掉到了5000组。然后又蹭蹭往上涨,最高一天投了1.3万组。之后又慢慢下滑,现在一天大概投6000组左右。
猫箱的投放就更不稳定了,像坐“蹦蹦车”。三月底一天还能投1500组素材,瞬间就跌到200组。然后又猛抬头,四月中旬冲到1200组,接着又掉下来,现在一天维持在400组左右。
最让人意外的是即梦AI,之前几乎没怎么投广告,最近一个月突然开始发力,像打了鸡血一样。四月中旬之后蹭蹭上涨,分别在4月18号和27号达到了高峰,一天分别投了106组和166组素材。
总结一下:豆包和猫箱最近都在减少广告投放,而即梦AI则从零开始,一路狂奔。
可能的原因:
①猫箱负责人离职,加上最近AI社交产品都不太火,猫箱的重要性下降,所以减少了投放。
②即梦AI跟星绘功能类似,而且星绘团队要并入豆包,所以即梦AI开始投广告,想加速增长。
字节AI策略:从全面开花到重点突破
除了产品层面的调整,字节AI研发部门也在进行改革。今年二月份,前Google DeepMind副总裁吴永辉加入了字节,负责Seed基础研究。
这个月,又有消息说字节AI Lab(Seed团队成立之前,字节主要的AI研究部门)都要归到Seed团队旗下了。
最近,Seed大语言模型(LLM)下的三个团队也直接向吴永辉汇报工作了。
DataEye研究院认为,字节在AI产品和研发上的这些变动,都说明它的AI策略正在转变:从之前的“广撒网”式的全面发展,变成了集中资源,搞“单点突破”。
一方面,字节的AI应用产品线虽然很广,但是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没有建立绝对优势。
之前,DataEye研究院盘点过字节的AI布局,它的产品覆盖了AI助手、AI社交、AI图像、AI视频、AI音乐、AI教育等等多个赛道。
但是跟其他公司比,AI社交产品猫箱跟“星野”差了一大截,AI视频“即梦”跟快手的“可灵”打得难解难分,就连数据最好的“豆包”,也在年初被“DeepSeek”狠狠地揍了一顿,腾讯的“元宝”也在后面紧追不舍。
这意味着之前的全面产品体系,虽然规模很大,但是没能在任何一个细分赛道建立绝对优势,反而容易导致内部资源分散。
另一方面,字节通过整合AI研发部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助于找到AI战略的突破口。
产品层没能在细分领域建立绝对优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基础模型能力没有明显领先,二是产品体验没有明显领先。
所以,光靠庞大的产品线布局,很难帮助字节在AI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专注提升基础模型能力,并向表现优秀的产品倾斜,是现在字节AI发展的策略,这也有助于找到AI战略的突破口。
字节AI的未来:押注谁?
那么,字节这次调整,在应用层重点押注哪个方向呢?
DataEye研究院认为,一是以豆包APP为代表的AI助手赛道,二是以即梦为代表的视频生成AI赛道。
(一)AI助手赛道:
AI助手类产品是现在竞争最激烈,也是最能体现基础大模型能力的赛道。国内主要产品有豆包、DeepSeek、元宝、Kimi等,国外有ChatGPT、Google Gemini等。
今年三月份的数据显示,豆包APP月活9736万,排在国内同类产品第一名。DeepSeek和腾讯元宝紧随其后,月活分别是7701万和3884万。
如果看全球市场,ChatGPT以4.46亿月活遥遥领先。
可见,字节在国内AI助手赛道有相对优势,但是在全球范围内跟ChatGPT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而且,AI助手赛道已经逐渐放弃了传统的付费投流模式,回归到基础模型能力的竞争本质。
之前靠砸钱打广告的Kimi已经停止了多渠道投流,豆包最近也在减少投放。而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在没有付费投流的情况下火遍全球,直接改变了这个赛道的竞争模式。
字节这次整合研发部门,聚焦基础模型能力,预计会为豆包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二)视频生成AI赛道:
去年年底,就有消息说字节提高了即梦的产品优先级,想用新的路径打造AI时代的“抖音”,希望为AI技术的普及和商业化开辟新的道路。
现在,星绘团队要并入豆包,而跟星绘有部分功能重合的视频AI即梦反而开始投广告,这似乎是即梦AI寻求加速增长的信号。
在这个赛道,国内竞品主要有快手旗下的可灵、MiniMax旗下的海螺、生数科技旗下的Vidu,国外则有OpenAI旗下的Sora等产品。
从数据来看,即梦AI APP今年三月份月活达2037万,处于明显领先地位。但是在网页端,海螺AI以1859万月活位列第一,Sora以1789万月活位列第二,可灵以1702万月活位列第四。
总的来说,即梦月活跟同类产品网页端月活相差不大。
字节内部认为,视频生成AI赛道未来可能更有潜力。因此,他们对即梦的目标是“增长”,用户也更加偏向C端用户。相反,快手旗下的可灵目标更偏向商业化。快手最新财报显示,截至今年2月份,可灵AI累计收入已经超过1亿元。
总而言之,无论是AI助手还是视频生成AI赛道,字节凭借自身的技术储备和流量导入都具有一定优势。但这种优势还不足以碾压对手,形成规模效应。因此,把资源集中到豆包、即梦这类优势产品上,或许真的有机会帮助字节找到AI时代的突破口。
那么,字节AI策略未来是否还会调整?相关产品和赛道会迎来怎样的发展?小编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