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AI工具集
  • AI资讯
  • AI活动
  • AI社区
  • AI短剧
  • AI创作大赛
  • AI小说
  • AI绘画
    AI视频
    AI对口型
    视频转动漫风格
    AI创意二维码
    AI艺术字
    AI智能抠图
  • AI短视频创作热门-AI社区
AI 对话

字节跳动Coze Space实测:AI Agent平台是真香还是雷声大雨点小?

字节跳动Coze Space实测:AI Agent平台是真香还是雷声大雨点小?
AI TOP100
2025-04-21 16:36:46

听说字节出了个AI神器,Coze Space,咱也来凑个热闹!

昨天,字节跳动亮出了个新宝贝——(扣子空间)Coze Space,说是能让人和AI Agent 们一起愉快地干活,提高效率。听着挺玄乎,咱也赶紧搞了个邀请码,来试试水。

Coze Space初体验:整理内容和生成报告

上手先建了俩任务:一个是整理文件,一个是生成研究报告。先说这整理内容,我选了“探索模式”。

Duang duang duang,甩给它四个Word文档,跟它说:“帮我把这些文件里的内容整理一下!” 这家伙就开始忙活了,流程分了三步走。

第一步,它说要把几个文件的内容揉一块儿,输出个新文件。第二步,它麻溜地把文件格式给转了,Excel变CSV,Word变Markdown,再把Markdown变TXT。 好家伙,这是要搞事情啊!

第三步,它说已经提炼出关键信息,总结了核心观点,准备梳理逻辑结构,最后输出成Markdown格式的文档。整个过程嗖嗖的,不到30秒搞定!

优点嘛,整理后的内容结构清晰,报告框架一目了然。

下图是扣子内容框架

Coze Space

缺点也挺明显,内容不够深入,有点泛泛而谈,重要的细节没提到。

接下来试试规划模式。

我跟它说:“要写一篇关于Coze Space的文章,你帮我规划一下,从哪些方面入手?” 它第一步让我挺满意,把需求提炼出来,整理成提示词。还说第一步要收集信息,第二步要规划文章逻辑,第三步梳理逻辑,最后一步结构化输出。这些提示词可以改,也可以直接开始。

执行步骤也挺清楚,按照提示词一步步来。不过整个过程耗时较长,因为规划步骤多,大概花了13分钟。

这13分钟里,我能清楚地看到它每一步都在认真思考。我还能看到它是怎么思考的。比如,它会去浏览各种网站,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钛媒体、腾讯新闻等等。 挺敬业的。

不过,搜索范围和深度跟智谱GLM、Kimi的探索版、Grok3比起来,还是差了点意思。我提个问题,它匆匆忙忙调取三五个信息源,就结束总结了。

每一轮结束后,它会生成一个Markdown格式的文档存起来。过程中可以点击右侧直接查看,它还提供代码模式,可以直接下载,挺透明。

最终生成完,它会形成一个Markdown文档,还包含一个.gsx文件。前者我可以直接下载,后者能在网站里打开。

优点是内容全面,文档大概有8000字,上下文记忆模型还不错。它还能自主规划并生成网站,可视化能力也挺强。

劣势也很明显,内容深度不够,抓取信息、生成文本都比较表面,纯理论、废话多,缺乏具体的研究案例。

还有一点,它目前支持多任务同时进行。新建一个任务,返回主页面再建一个,它依然可以同步运行。这就是我对规划模式的整体感受。

一句话总结:能跑通流程,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MCP平台:是创新还是重复造轮子?

体验完之后,我开始琢磨,这MCP平台是不是有点方向跑偏了?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平台的核心是用一套标准协议,重新定义AI应用和外部系统之间的合作方式。

以前,各种任务系统之间对接很麻烦。钉钉审批流程要单独对接CRM、ERP系统,开发成本高,更新也慢;百度千帆AppBuilder以前接入企业数据库,得为MySQL、MongoDB分别开发接口。用了MCP之后,直接调用一个预置的“MCP SQL Server”,就能搞定不同数据库的对接。

字节Coze Space接入高德地图服务,用了MCP协议,本质也是为了缩短开发和工具调用的时间。

再看看开发和维护成本方面,MCP是组件资产化和生态复用,把任务系统开发,从“手工作坊”升级成“工业化生产”的过程。

比如,支付功能集成,传统方式要5个人天,用了MCP可能只要0.5个人天;跨平台数据同步,传统方式要8个人天,用了MCP只要1个人天。

开放协作生态这块,MCP属于“人在环路”机制。 啥意思?任务执行到关键节点时,系统会自动触发人工确认。比如合同审核,最后你要签字。这样一来,既利用了自动化的效率,又能在关键时刻控制风险,平衡了两者。

这种机制让MCP通过协议中立性和工具可插拔性,打破了传统生态的割据,让任务系统从封闭走向开放。

所以,MCP平台的本质是什么? 表面看,它就是一个任务系统。但深层来看,它是通过协议层的抽象,把任务执行从“工具驱动”升级为“意图驱动”。

什么是意图驱动? 我要查询订单状态、获取天气信息、处理投诉等,MCP通过智能路由,识别出我的意图,然后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某个服务不可用,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备用服务。鉴于此,这项革新的核心价值可以归结为三点:

一,降低依赖,系统之间不再紧紧绑在一起,改动起来更轻松;二,灵活应对:流程不是固定的,能随时根据需求和资源变化调整;三,开放共享,打破封闭,让更多工具和资源可以互通复用。

说白了,这种革新,是让任务系统,从“死板的执行工具”,变成“灵活的智能连接器”,能更好地对接AI能力和实际需求。

MCP平台,是不是有点“重复造轮子”?

现在,传统的网络接口(比如RESTful API和OpenAPI)已经非常成熟,它们就像不同软件之间的“通信桥梁”,用起来很方便。 现在,MCP要求把现有的接口重新封装成一个专用的“服务”。这不仅增加了开发成本,还未能解决核心的交互问题。

举个例子: 直接调用接口生成数据结构(相当于把数据打包成标准格式)其实更简单,而MCP的协议层抽象,可能显得有些“过度设计”。

再看看函数调用机制。MCP实现了不同模型之间的统一调用,但在一些高频轻量的任务中,大家还是更倾向于使用原厂接口。在简单的查询场景里,函数调用依然是最高效的。

另外,对开发者来说,学习MCP的协议语法、工具链和调试规范(比如:服务器发送事件SSE的传输配置)增加了不少复杂度;而传统的接口调用,只要掌握基本的网络通信技能就够了。

更重要的是,在多模态数据处理(比如:同时处理文字、图片、声音等复杂数据)这种场景下,MCP协议的扩展性目前还得打个问号;可以说,协议的复杂度可能已经超出了实际需求。

再说说,标准化与碎片化的悖论。

现在很多大厂都在推出自己的MCP市场,但这些服务互不兼容。阿里云只支持通义千问模型,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可能会形成类似Android的碎片化生态,和协议初衷背道而驰。

开源社区的工具(比如魔塔社区)和企业级方案之间也有技术断层,中小开发者不得不面对“适配多套协议”的困境。

另外,MCP的协议扩展性也存在局限。目前它的权限控制只能到会话级别,往深层次的就不支持了,这对于金融、医疗行业有很大制约性。

值得一提的是安全性。MCP的“人在环路”机制依赖人工干预,但现在很多MCP平台却希望实现自动化流程,这其实和技术创新的方向有点背道而驰。 因为在多Agent协作时,规划有效性不足,会导致级联故障,一个小问题引发一连串的大麻烦,你还修改不了;反之,用户希望的是:哪个环节不满意,都能参与进去。

至于,商业化问题就更不用说了。 目前MCP市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生活服务类工具上(天气查询、地图导航),但在制造业领域,像OT系统,这样的接入案例还很少,而且,复杂工业协议里的MCP也没有被突破。

虽然Serverless部署降低了运维负担,但像阿里云这样的平台,计费模式不够透明,长期使用下来的成本可能比自建API还高。

所以,我个人认为,它的商业价值,还有待验证,未来要推动协议标准化和行业深度适配。

什么样的MCP平台才能真正落地?

既然这样,问题来了,什么样的MCP平台具备商业价值?或者说能被中小企业用起来? 我没办法从宏观角度回答这个问题,但从具体使用场景出发,可以谈谈感受。

假设要用一个MCP平台来搭建一个高效工作流,比如做PPT或者搞用户研究,那我更喜欢一种叫“规划模式”的方式。

所谓规划模式,即把想法告诉系统,通过不断交互和补充内容,系统能够记住需求,并逐步帮我规划出一个可行性的报告或解决方案。 这种模式是从用户角度出发,让用户在使用MCP平台时,感觉像在Notion上完成一项任务一样自然;虽然Notion本质是个协作笔记管理工具,但从底层逻辑来看,它和MCP平台的使用体验其实是相通的。

比如: 我在Notion里输入一个问题,用斜杠(/)调用各种工具,基于问题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工具,最终完成整个工作流;如果把这种体验搬到MCP平台上,其实是输入问题后,通过调用不同的AI模型或工具,一步步完成任务。

从这个角度反推,开发者要做这几件重要的事:

一,建立通用任务框架;开发者要先设计一个通用任务框架,可以适用于多种场景;二,支持灵活交互;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最好能支持暂停或调整任务流程,这样才能为未来的自动化打下基础。

三,提升任务的准确性;只有当任务的每个环节都能被精准规划和执行时,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自动化。换句话说,中间过程不用人工干预,则很难更聪明。

从企业角度看也是一样。假设我在钉钉、飞书的生态中想用一个MCP平台,我会怎么用呢? 举个例子: 我是一名销售,定期拜访客户并形成资料,最后汇报给老板。整个过程可能会是这样的:

首先是信息沉淀。拜访完客户后,把信息整理出来,这一步涉及AI辅助撰写内容;撰写完成后,把内容整理成一份可视化报告,这一步要MCP平台调用可视化工具,最后,我要把这份报告发到领导的邮箱里,调用邮箱工具。

所以,整个流程用MCP串联起来是:调用写作工具、调用可视化工具、调用外部邮箱、定时发送给工具进行分发。 从这个角度看,MCP平台的作用是通过协议或API把这些工具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流。

因此,一个好的MCP平台应该能让用户像在Notion上完成任务一样轻松,同时为开发者提供足够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再对比字节的扣子平台,它扣的紧用户需求吗?我觉得第一步做对了,但任务过程的干预还不够灵活,至于生态的补齐,这要时间。

以上,是我的看法。

更多AI行业最新资讯新闻信息(ai界最新新闻)请关注AI人工智能网站--AITOP100平台--AI资讯

0
0
文章来源:AI TOP100
免责声明:本文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
相关AI工具
  • 扣子coze:一站式 AI Bot(Ai智能体)开发平台
相关资讯
  • 腾讯混元Hunyuan-A13B模型API上线:AI开发新利器来袭

  • 墨刀AI正式上线:30秒让灵感秒变高保真可编辑原型!

  • 告别Manus!智谱AI Slides上线,免费无限制生成精美PPT

  • Vega AI停运公告解读:用户必知的后续安排与新动向

  • 重磅发布!Kimi首个Agent"深度研究"正式开启内测,AI研究助手新时代来临

热点资讯

夸克AI助力高考志愿填报,4000万考生家长的靠谱之选

4天前
夸克AI助力高考志愿填报,4000万考生家长的靠谱之选

豆包AI重磅更新:六大核心功能全面升级,开启智能办公新纪元

5天前
豆包AI重磅更新:六大核心功能全面升级,开启智能办公新纪元

Grok 4即将发布:马斯克xAI最新AI模型全面解析

4天前
Grok 4即将发布:马斯克xAI最新AI模型全面解析

AIGC大赛:北京动画周48小时AIGC原创动画挑战赛,邀您共赴创意盛宴!

2天前
AIGC大赛:北京动画周48小时AIGC原创动画挑战赛,邀您共赴创意盛宴!

AIGC大赛:2025新疆文旅AIGC宣传片创作大赛全球征片中

3天前
AIGC大赛:2025新疆文旅AIGC宣传片创作大赛全球征片中
分享
0
0

欢迎来到AI Top100!我们聚合全球500+款AI智能软件,提供最新资讯、热门课程和活动。我们致力于打造最专业的信息平台,让您轻松了解全球AI领域动态,并为您提供优质服务。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加入AITOP100社群
加入社群
AITOP100商务微信
商务微信
相关链接
服务及隐私政策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粤ICP备2022124843号-2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4505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00712号Copyright © 华强方特(深圳)动漫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