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AI眼镜的“三国演义”要开幕?
话说2025年,这AI眼镜啊,眼瞅着就要火遍全球了!各大厂商那是铆足了劲,都想在这块“屏”上分一杯羹。要说这波浪潮的“带头大哥”,那还得是Meta。可万万没想到,领跑的Meta,现在反而成了大家伙儿“围攻”的对象,这剧情反转有点意思!
Meta估计也着急了,研发周期慢了半拍,先是整了个Ray-Ban Meta x Coperni限量版,但这3600副的数量,那根本不够市场塞牙缝的。这不,今年又打算推出个单目显示的AI智能眼镜,这是想拿“半成品”来救场?
Meta单眼AI眼镜:价格劝退,体验打折?
据内部消息,Meta今年要出的这款代号“Hypernova”的智能眼镜,最大的特点就是——单!目!显!示!啥意思?就是只有一只眼睛能看到画面,另一只眼还是“裸奔”。价格还不便宜,据说要超过1000美刀!
据说这眼镜启动后,会显示一个主屏幕,上面有Meta和合作伙伴的图标,包括谷歌和高通。应用图标一字排开,预装了相机、图库、地图啥的。还能和手机同步,显示消息通知。操作方式也挺潮,可以用眼镜侧面的触控板,或者神经腕带。
但问题来了,这单目显示,用起来体验能好吗?毕竟两只眼睛一起看,那才是王道啊!而且,这玩意儿起步价就1000美元,高配版甚至要1400美元,这价格……普通老百姓只能看看热闹了。
Meta也不是没想过做双目显示的,但据说要等到2027年,而且价格肯定更贵。这节奏,有点慢啊!
Meta: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现在Meta主打的,还是卖得不错的Ray-Ban Meta。其他的AR眼镜,要么还在研发中,要么成本高得离谱,比如去年发布的AR眼镜Orion,单台成本就高达1万美元!
扎克伯格倒是放出豪言,说要不断改进显示技术,把眼镜做得更小巧、更时尚、更亲民。他还对Orion寄予厚望,希望能尽快推出消费者版本。但消费者版Orion,预计要到2030年左右才能上市,而且价格也要1500美元左右。这价格,这时间,真的能打动消费者吗?
除了Orion,Meta还计划和EssilorLuxottica合作,推出专门为“骑行者和运动员”设计的Oakley Meta眼镜,但目前还没有太多消息。
总而言之,Meta现在是内忧外患。内忧是产品研发进度慢,价格高昂;外患是国内厂商的崛起和出海。
国产厂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AI眼镜火了,国内的厂商自然不能闲着。百度、小米等大厂纷纷入局,传统的AR眼镜厂商更是各显神通。市场调研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将达到1280万台,中国市场将达到275万台,增长速度相当惊人!
小米旗下的米家MIJIA智能音频眼镜2,众筹上线不到3天,金额就超过了700万元。虽然不算特别高,但相比之前的产品,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Rokid、雷鸟等AR领域的“老玩家”,也纷纷发布了自家的AI眼镜。RokidGlasses更是未售先火,其CEO佩戴着新款眼镜,在大会上完成了脱稿演讲,吸睛无数。
雷鸟则是在CES上发布了V3 AI拍摄眼镜,不仅性能超越Ray-Ban Meta,还在功能上有所创新。
更厉害的是,国内厂商不仅在国内“卷”,还把“战场”开到了海外。TCL成为了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雷鸟V3 AI拍摄眼镜也将在海外发布。Rokid AR Spatial也将在美国开售。
XREAL、VITURE、逸文科技、GetD格多维等厂商,已经在海外市场深耕多年,建立了完善的销售渠道。
Kickstarter作为海外最大的众筹平台,也成为了众多AI眼镜企业的出海首选。Halliday、Looktech、BleeqUp Ranger、loomos等品牌,纷纷在Kickstarter上开启众筹项目,成绩斐然。
总而言之,国产厂商的目标,已经从追赶Meta,变成了放眼全球市场!
总结:谁能笑到最后?
2025年的AI眼镜市场,注定是一场激烈的“三国演义”。Meta虽然是先行者,但面对国内厂商的崛起,优势已经不再明显。未来几年,我们有望看到更多功能强大、设计精美的AI、AR眼镜问世,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乐趣。至于谁能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