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nd延期发货:AI项链市场遇冷?
Friend AI项链创始人Schiffmann的一封邮件,将产品发货时间推迟至第三季度,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他表示,尽管对第一季度发货抱有期望,但项目仍需改进,只有当设计完成95%时,才能开始电子产品的制造。
近年来,AI项链在AI硬件领域备受瞩目。与AI眼镜、AI耳机等智能穿戴设备类似,AI项链因其体积小、佩戴方便等优势,一度成为智能硬件市场的宠儿。然而,在市场一片火热的同时,AI项链的智能化程度和功能也面临着诸多质疑。
AI聊天角色与项链的结合,究竟是智能硬件产品的颠覆性创新,还是仅仅作为营销噱头?
Friend:重金购域名,营销手段效仿雷军?
Friend是一款圆形吊坠设计的AI项链,大小与硬币相仿,可作为普通项链佩戴或夹在衣服上。据称,该项链单次充电后可续航15至30小时,但由于尚未正式发货,续航数据的准确性仍待验证。
Friend主打AI陪伴功能,技术架构依赖云端AI模型处理数据,并接入Claude 3.5等大型模型。用户通过蓝牙将项链与手机连接,按下对讲机按钮,AI便会通过手机以文字形式回复。这意味着,Friend的功能仍离不开手机这一交互载体。
尽管如此,Friend也提供全天候的环境感知和互动功能。通过内置麦克风实时监听和分析,AI能够进行上下文分析,从而实现更人性化的回应。例如,在用户玩游戏表现不佳时,AI会适时调侃,营造轻松氛围。
Friend还具备健康监测、信息查询(天气、新闻等)等功能,这些功能在多数智能硬件中都已实现。
然而,Friend的核心功能仍是情绪陪伴。为此,创始团队为其打造了“创意伙伴”、“生活教练”或“倾听者”等角色。基于此,Friend强化了情境记忆功能,重视数据积累,针对不同用户建立个性化的记忆,以提供更“懂人”的用户陪伴功能。
此外,Friend还在产品设计中融入了社交元素。例如,朋友间佩戴Friend时,可通过蓝牙触发互动效果(如灯光或震动)。这种社交模式与中国儿童智能手表的社交手段颇为相似,但其在成人社交圈能否获得认可仍有待观察。
从功能角度来看,Friend更像是将具备陪伴功能的智能体塞入了一个圆形项链中,且部分功能的实现仍需借助手机。这也不难理解为何部分用户对其智能化程度持怀疑态度。
除了功能之外,Friend团队的营销手段也备受关注。
Friend的社交功能,与小天才儿童智能手表的社交营销手段类似,但这种社交圈层营销需要庞大的用户群体作为支撑。
Friend创始人购买域名的行为,则是一种更具冲击力的营销手段。
Friend在创立初期获得了包括Perplexity首席执行官Aravind Srinivas在内的投资人提供的850万美元融资,估值达到5000万美元。随后,创始团队斥资180万美元购买了“Friend.com”域名。
国内也有类似案例。2021年,小米斥资200万元邀请知名设计师耗时3年设计新LOGO,虽然新旧LOGO差异不大,但最终小米通过这一事件成功完成了品牌升级的营销活动。
Friend购买域名的行为与小米的LOGO营销异曲同工。Friend团队在购买域名后,将其作为产品“实验”的一部分,推出了一个允许人们通过AI角色进行交谈的平台,该功能更偏向社交属性。
综合来看,Friend团队擅长营销造势,即使被认为是“大怨种”也毫不在乎。通过多种营销手段的推动,这款产品已受到百万人的关注。
离不开手机的AI项链,能否成为成功的社交产品?
对Friend的质疑还包括其智能化程度。今年1月,有海外媒体报道称,用户反馈Friend存在答非所问的情况。Friend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chiffmann也表示,Friend将逐步减少其聊天机器人体验,这或许表明其AI聊天功能仍存在问题,或团队对该功能有其他规划。
尽管Friend目前在出货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但经过多轮营销活动后,“AI硬件+社交”的概念确实引发了一定的关注。尤其是在2025年,AI硬件市场异常活跃,新产品和新概念层出不穷。Friend推迟交货,或许与市场功能迭代升级的压力有关。在此之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较为成熟的AI项链类智能硬件产品。
Rewind公司推出的Limitless系列产品便是其中之一。Limitless系列产品同样呈圆形,可夹在衣服上,并提供多种颜色选择。
Limitless系列产品于去年4月开始受到较高关注。与Friend不同,Limitless系列产品更侧重于工作场景的应用,例如会议转录、内容摘录、做笔记等。
Limitless Pendant在云中具有无限存储、高级数据加密和100小时的电池续航时间,可与Zoom、Slack、Meet等会议工具配合使用,并与网络、电话、Mac和PC兼容。
Limitless AI会提取Pendant录制的所有音频并进行内容转化,这也引发了大批网友对其安全性的质疑,担心“戴着Limitless还能不能跟别人说悄悄话”。
Limitless强调了对用户数据的保护,包括录音将被匿名化并在30天后删除,Pendant检测新声音,只有在听到他们同意被录制时才会录制等功能。
除了海外产品,一些中国团队也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探索AI项链的应用方向,例如PieX。
PieX是一款由中国团队研发的AI项链(吊坠)产品,集成了多项技术创新,使用毫米波雷达和其他传感器来监测用户的压力水平,并在设备端支持大型语言模型(LLMs)来提供实时情绪洞察和互动。PieX的目标用户主要以女性为主,是一款为女性设计的情绪追踪疗愈AI吊坠产品。
在具体功能方面,PieX可以实现情绪跟踪、冥想指导、自动日记写作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指导等。
这些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毫米波雷达技术。该技术可以通过非接触的方式监测人体微小运动和生理信号,例如心跳呼吸等,以此来判断人的情绪,并结合AI算法实现情绪识别。
从当前市场上AI项链类产品的发展情况来看,整体市场活跃度非常高。在产品发展模式上,大多以不同的应用场景切入,进而找准目标用户。
Limitless的应用场景偏重工作,PieX偏向于女性情感疗愈,而Friend则侧重社交。
更进一步来看,这三款产品都离不开一个核心关键词——陪伴。
在陪伴主题下,AI硬件产品真的做到了洞察用户需求吗?市场的评价和关注点又是怎样的?
首先,争议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收集和数据保护,例如录音、健康数据监测等,这些问题在Friend和Limitless系列产品中尤为突出。对于录音数据的采集,如何保证用户隐私是一个难以把握的尺度。对于这类产品而言,它们既需要更大程度地贴近用户,又需要与用户数据保持更舒适的距离。因此,决定这类产品能否获得用户认可的关键因素在于安全。
其次,AI项链围绕陪伴这一核心来延伸功能,但真正能做到陪伴功能的产品应该是一个持久使用的产品,而非单纯依靠花样繁多的功能堆砌来实现。如何让用户长期对一款AI硬件产生依赖,即如何实现移动应用产品中常说的用户粘性?从情绪陪伴的需求来看,AI是否真的能够做到有人的情绪,而非仅仅是“拟人”?“人”本身具备情感输出和文化积淀,才能有血有肉。但对于当下很多AI硬件陪伴产品来说,虽然在功能上尽可能地解放用户的双手,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但真正的情感陪伴粘性尚未形成。AI不够“有人性”,也很难做到真正“有人性”。
此外,关于AI记忆数据的问题,例如Limitless部分数据在30天后会被清除。这固然是保护用户信息的举措,但如果AI产品真的陪伴一个人成长,做人类的朋友,又怎么可能定期清除关于两个人之间相处的记忆呢?“AI记忆”和“数据清除”是矛盾的,但在某些应用中,又似乎必须做到共存。AI只有记住与人交流的过往才能沉淀更多信息,变得更智能,但积累更多数据又为数据安全埋下了隐患。因此,想要一个“安全且有情感”的AI陪伴体,难度太大。
很多AI硬件都想成为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但是,人与AI的距离仍有无法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