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对话产品价值几何?巨头终明方向
尽管ChatGPT掀起大模型热潮,国内科技巨头对AI对话产品的价值看法不一。2024年,百度文心一言App投入放缓,阿里通义和腾讯元宝地位略显尴尬,仅字节跳动对豆包的扶持较为坚定。
然而到了2025年,巨头们对这一问题达成了共识。
阿里明确夸克为AI To C核心载体,字节豆包、腾讯元宝、阿里夸克“三足鼎立”的AI超级应用市场格局正式形成。
首页界面:左豆包,中元宝,右夸克
产品设计上,各家思路迥异。豆包首页以智能体为主,保留搜索框;元宝则如ChatGPT,是纯粹的AI聊天机器人,与微信打通;夸克则重视搜索+工具,强调用户场景和商业价值。
豆包希望成为智能体应用商店,元宝定位AI助手,而夸克则侧重搜索和垂类场景,工具属性突出。
尽管各家超级应用地位尚不稳固,也难解公司整体AI战略问题,但巨头们秉持“没有不行”的原则,扶持各自的“AI嫡子”。
巨头态度的转变,源于真正看到了AI超级应用的价值。
用户习惯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传统搜索引擎,转向AI。PC版豆包和夸克上线,在办公和学习场景有变现潜力。手机App端,流量价值虽未明确转化,但趋势已让巨头下定决心。
AI超级应用被视为替代传统APP的“元入口”,关乎巨头对下一代数字生态入口、用户心智和产业规则的战略争夺。
阿里夸克以工具闭环为锚,字节豆包以内容生态为刃,腾讯元宝以社交入口为盾,三家巨头展开AI时代话语权的生死博弈。
夸克上位,三足鼎立格局稳固
夸克在阿里内部的逆袭,是阿里AI时代“以慢打快”的缩影,也是面对元宝和豆包激烈竞争的务实选择。
在通义App未能突围之际,夸克凭借十年积累和AI工具化优势,成为阿里AI To C的“救命稻草”。
豆包和元宝是AI原生应用,而夸克从传统搜索转型为AI超级应用入口,最初只是阿里内部边缘业务。
2024年大模型浪潮中,阿里面临C端入口缺失危机,通义APP表现落后。夸克因此在阿里内部地位提升。
阿里将夸克作为AI to C的拳头产品,对抗字节、腾讯。随着夸克地位提升,腾讯、字节、阿里三足鼎立的AI超级应用市场竞争格局形成。
产品设计上,三家基因不同,AI超级应用思路也各有千秋。
字节豆包的基础界面包括AI搜索、AI生图、AI创作、拍照答题、深度思考等功能,用户可通过对话或视频咨询问题。
豆包作为一个AI对话助手,被集成在智能体中。字节希望基于扣子平台,让用户和开发者构建智能体,形成多元化的AI对话机器人生态。
豆包内部智能体界面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扣子平台累计创建超50万AI Bot,覆盖二次元、教育等垂类,23%接入抖音小程序,形成 “创作 - 分发 - 变现” 闭环。
但智能体更多偏向娱乐,商业化场景应用较少,且扣子平台搭建的智能体以内部产品为主,外部开发者生态尚未爆发。
腾讯元宝是一个纯粹的AI对话助手,更像是ChatGPT 1.0版本,但深度绑定了腾讯自身产品生态。
元宝界面集成了微信文件、腾讯文档,能一键跳转至微信,并上传文件。
夸克APP集成功能更加“实用”,核心思路是搜索+工具。夸克以搜索起家,集成AI工具,让用户体验更高效。
2020年高考期间,夸克推出高考AI服务,吸引超1000万用户。如今,夸克还集成了扫描王、夸克网盘等实用工具。
过去十年,C端流量被微信、抖音占据,阿里多次向内容和社交突围受挫。AI时代让流量分配方式改变,阿里希望通过夸克重新建立C端阵地。
但未来,夸克能否承载阿里C端AI超级入口的野心,取决于其能否在生态协同中避免沦为 “阿里服务的导流框”,真正成为用户依赖的AI助手。
尽管Deepseek凭借技术创新成为AI超级应用市场的“新贵”,但在技术、流量、生态的全方位战争中,Deepseek尚不具备与巨头们争夺用户心智的能力。
傅盛认为,AI To C市场中,大厂更具优势。
字节豆包依托抖音场景,腾讯元宝嵌入微信生态,夸克通过扫描王、学习工具、网盘等功能,形成 “搜索-工具-服务” 闭环,三家巨头的AI超级应用生态战正式打响。
流量到生态,巨头AI To C野心
巨头竞争更加直接且残酷,尤其是在资金砸向流量市场时。
三家竞争中,除夸克外,字节豆包和腾讯元宝前期都经过大规模投流支持,且效果显著。
腾讯元宝一度是“小透明”,但在2月22日超越豆包,升至中国区苹果免费App下载排行榜第二。
数据显示,截至2月27日,腾讯元宝在27天内累计投放金额达2.81亿元,大部分集中在2月13日之后。
字节跳动2024年全年为豆包投流花费超10亿元,月之暗面为kimi进行总投放的金额也高达9亿元。但阿里并未对夸克进行大规模投流支持。
投流一直是AI原生应用争夺流量的打法。2024年,字节豆包也曾通过烧钱换市场。字节凭借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流量引擎,为豆包带来用户量增长。
接近字节的人士透露,字节对AI竞品在短视频渠道的投流有限制,宁可自己不赚广告费,也要捧起豆包、即梦AI等App。不过,目前抖音上已有腾讯元宝等AI的广告投放。
数据显示,2024年初,豆包MAU不足200万,但11月飙升至5998万,仅次于ChatGPT,位居全球第二,国内第一。
尽管投流带来短期流量爆发,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对于AI超级应用而言,最终留住用户更为关键,离不开巨头将AI与自身生态相结合的战略打法。
由于腾讯社交生态、字节内容生态、阿里商业生态的基因分化,腾讯元宝、字节豆包、阿里夸克的生态战略也存在差异。
字节跳动的内容生态,使豆包成为内容场景的“玩家”,吃尽内容数据的红利。
豆包的崛起是字节跳动“流量 + 场景”战略的延续,通过抖音内容生态验证需求,用低价模型抢占企业市场,同时用硬件和开发者平台尝试突破边界。
豆包正逐渐与抖音进行深度绑定,抖音APP正在测试接入豆包App的AI能力,抖音为豆包App开放了两个流量入口:
一个置于短视频界面,与点赞、评论、转发等功能并列,另一个则放在抖音的消息列表内,使AI技术与社交功能深度融合,强化用户互动体验。
抖音为豆包提供超级流量入口,使其快速触达海量用户。
元宝背后,则是腾讯的社交内容生态。
微信搜索栏增设 “下载元宝(体验 DeepSeek-R1)” 跳转入口,覆盖 8 亿月活用户。微信九宫格 “生活服务” 栏新增 “元宝下载” 入口,与 “微信支付”“美团” 等高频功能并列。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小程序等大规模投放元宝广告,甚至在公众号文章底部嵌入强制跳转链接。
在腾讯系的产品矩阵中,QQ 浏览器、腾讯视频、腾讯新闻、QQ 音乐、搜狗输入法等 20 余款腾讯系 App 同步开启开屏广告,形成 “内部流量池 + 外部投流” 的推广。
相比于豆包坚持自研大模型,元宝快速接入DeepSeek满血版,几乎 “两天一更”,推出图片理解、微信文件解析、长图分享等功能,并测试混元 T1 模型的 “快思考” 版本 Turbo S,吐字速度提升一倍。
这种 “自研 + 外部模型” 的双轨策略,试图借 DeepSeek 快速吸引用户,也为混元模型争取迭代时间,是平衡短期增长与长期技术自主性的折中方案。
元宝已成为腾讯在 AI 赛道的重要抓手,通过微信生态的流量杠杆、巨量资金投入和技术资源整合,试图以 “DeepSeek + 混元” 双核模式快速抢占用户心智。
依托阿里生态,夸克可联动电商、医疗、教育等场景,如与阿里健康合作提供在线问诊,与书旗小说整合内容资源,这种生态协同可提升用户使用频率,形成“工具 + 内容 + 服务” 的闭环。
相比于字节豆包和腾讯元宝,夸克未来如何更多与用户生活产生关联,从“流量入口” 升级为 “用户生活的 AI 中枢”,仍然是一个问题。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巨头们也存在诸多焦虑,源于技术迭代的紧迫性、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商业模式的不确定性,以及生态竞争中的战略抉择压力。
在基础模型上,接入第三方模型可能短期提升体验,但长期可能受制于人;坚持自研则需承担巨大的研发压力——花钱了投人了,能不能保持领先。
这种战略摇摆,反映了巨头在生态竞争中的被动与焦虑,担心选错路径导致竞争力受损。
更为关键的是,在流量达成一定成绩之后, 豆包、元宝、夸克想把流量转化为留存,需要在用户每一个细小的场景中去争夺。
微信生态的社交数据 + 服务整合能力不容小觑—— 毕竟,当用户在微信里说 “帮我订周五的高铁票”,AI 直接调用 12306 小程序并同步行程到日历,这种 “场景渗透” 才是超级入口的形态。
最终,AI 话语权的争夺将回归 “技术 - 数据 - 场景” 的自循环能力,谁能让用户在其生态中产生独特数据,如微信的交互数据、抖音的创作、夸克的消费决策,并反哺模型进化,谁或许才能成为 AI 时代的 “操作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