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应用市场:腾讯元宝的意外崛起
2月22日,腾讯元宝在苹果应用商店免费应用榜单上跃居第二,仅次于DeepSeek,领先于字节跳动的豆包。这一现象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腾讯元宝能够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与DeepSeek的合作。通过微信搜索接入DeepSeek,用户在搜索时不仅能体验R1模型,还能看到元宝的下载链接,这极大地提升了元宝的曝光度。同时,元宝可能也加大了广告投放力度,借“微信+DeepSeek”的模式,迅速提升了C端用户认知。
回顾2024年,腾讯元宝在C端市场表现平平。七麦数据显示,2024年AI产品榜单前30名中并未出现元宝的身影,腾讯仅有搜狗输入法和微信输入法上榜。这意味着,2024年字节豆包的累计下载量至少是腾讯元宝的20倍。
2024年,腾讯和字节跳动在AI to C领域的策略截然不同。字节跳动积极推出新的AI应用,而腾讯则相对保守,除了元宝外,鲜有知名的C端新应用出现。
这种差异可能源于两家公司的产品基因。字节跳动擅长创造新产品,而腾讯则更善于利用现有生态系统抓住机遇。此次DeepSeek的合作,无疑为腾讯元宝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
面对市场变化,字节跳动和腾讯都对AI业务的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结合此前对阿里AI to C架构的分析,三家巨头在AI to C领域的发力方向逐渐明朗。
DeepSeek之前:腾讯与字节的差异化策略
作为国内最大的两家社交媒体公司,腾讯和字节跳动在创造新的C端应用方面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在大模型时代,字节跳动依然积极创造新应用,而腾讯则相对克制。
从与AI to C相关的应用矩阵来看,字节跳动拥有豆包、剪映、飞书、即梦、猫箱、星绘等多个产品。其中,只有剪映和飞书是大模型时代之前的应用。
2024年,字节跳动的AI应用占据了移动端最大的流量入口。
除了下半年才发布的“即梦”外,其他字节跳动AI应用都进入了七麦年度下载量前30名。字节跳动在AIGC领域全面发力。而腾讯去年仅有搜狗输入法和微信输入法上榜,且都是大模型时代之前的产品。近年来,腾讯新的C端产品大多是微信的衍生组件,如公众号、小程序、企业微信、视频号、微信小店、元宝等。
去年移动端下载量榜上有名的Chatbot包括豆包、Kimi、文心一言、通义千问、智谱清言、讯飞星火、天工等。元宝不仅没有上AI榜,在chatbot细分赛道上也默默无闻。
在字节跳动和腾讯之间,百度和阿里则采取了相对“折中”的策略。
百度在AI to C方面也积极尝试,文心一言和百度文库、百度输入法都在积极发展。阿里则在通义APP的发展上显得有些迟疑。这可能与腾讯和阿里在AI产业链上拥有更全面的布局有关。
具体来看,阿里在通义上的迟疑与通义在组织架构层面“被架空”有关,而腾讯则拥有微信这一庞大的C端流量入口,元宝一直在等待与微信结合的机会。
然而,字节跳动最大的优势——C端流量,却无法像腾讯的微信一样被重复利用。
抖音是公域流量,微信是私域流量。公域流量产品主要依靠推荐算法迭代,而私域流量产品则可以灵活组合内部组件,不会影响整体用户生态。这解释了为什么腾讯可以依靠微信的优势,而字节跳动无法再依赖抖音。
微信可以轻松接入DeepSeek并允许其访问平台内的UGC数据,但抖音很难做到这一点。在这方面,字节跳动似乎吃了一亏。
加之字节跳动在云业务和模型层面不占优势,腾讯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具备优势,是AI时代最接近“六边形战士”的公司。
微信带来的惯性,或许是腾讯在AI to C层面敢于等待机会的主要原因。
DeepSeek之后:组织架构调整的不同考量
基于对各家公司优势的分析,字节跳动和腾讯都做出了相应的组织架构调整。
在AI技术层面不占优势的字节跳动,正在加大技术在内部的话语权。字节跳动正式设立代号为“Seed Edge”的研究项目,致力于AGI前沿研究。原谷歌DeepMind副总裁吴永辉加入字节跳动,担任大模型团队Seed基础研究负责人,并对大模型团队的架构进行了调整。此外,字节跳动还计划在2025年将资本开支预算提升至近1600亿人民币,主要用于AI算力采购和IDC基建。
腾讯则在看到DeepSeek和微信共同带动元宝发展后,迅速整合AI to C产品。近期,腾讯将QQ浏览器、搜狗输入法、ima等更多产品和应用转入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然而,由于字节跳动和腾讯在AI to C领域采取了“极端”策略,其在组织架构上的探索反而不如“折中”的阿里深入。
在技术、模型与C端产品的关系上,阿里已经进入了需要平衡技术、模型话语权和应用生态话语权的阶段。
阿里云主导的通义大模型在2024年经历了“被架空”的一年之后,阿里大淘系各个业务板块被明确鼓励与阿里云通义大模型团队深度沟通,并尽快提出“需求”,以通过协作模式完成业务AI化转型。
在C端产品之间的关系上,阿里也先腾讯一步做出了整合。
阿里在1月至2月进行了架构梳理,将夸克、通义C端以及天猫精灵合并由吴嘉统一管理,并引入人工智能专家负责应用的基础模型/方案建设,提升模型结合应用上的端到端闭环能力。
这些触手正在遍及AI上下游的大厂,在做AI to C时一定会面临新旧应用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模型与应用之间的关系梳理等问题。
2025年,腾讯和字节跳动能否像阿里一样及时找到此前产生的内耗,并明确未来的发力方向?在这些公司的生态优势已经明朗的基础上,组织架构上的探索将成为决定今年各大厂AI to C应用发展进程的核心因素。
结语
短暂的风头并不意味着取得了关键胜利。用户对各大AI应用也形成了初步认知:“使用AI体会到了做老板的感觉,一个愚蠢但勤劳的豆包,一个有能力但不做事的DeepSeek,一个中等但不给情绪价值的Kimi,还有一个请不起的留子ChatGPT。”
无论这些总结是正面还是负面,能够让用户产生这样的总结已经算是一种“胜利”。
百度和腾讯元宝正在抢占“满血版DeepSeek”的用户心智,最终谁能胜出,以及腾讯元宝和其他AI应用在接下来一年将进一步发展出什么样的用户心智,值得期待。
DeepSeek AI官网地址:【点击登录】
ChatGPT官网地址:【点击登录】
Kimi AI官网地址:【点击登录】
腾讯元宝官网地址:【点击登录】
豆包AI官网地址:【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