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爆火催生“给麦”APP:AI音乐社交平台崛起
春节期间,DeepSeek的异军突起在资本市场引发强烈反响,直接带动了一批“DeepSeek概念股”,其中盛天网络便是受益者之一。
盛天网络凭借与DeepSeek的合作,股价一路走高,其旗下的AI音乐社交平台“给麦”APP也因此备受市场关注。
那么,“给麦”APP在广告投放方面采取了怎样的策略?在与DeepSeek合作之后,未来的发展潜力又如何呢?
本文将基于DataEye研究院的数据分析,结合“给麦”APP的数据表现、投放趋势,并与同类产品进行对比,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 “给麦”APP数据表现分析
(一)下载量趋势
根据点点数据显示,自2024年12月以来,“给麦”APP在大陆市场苹果端的下载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从时间维度来看,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2024年12月1日至12月下旬):此阶段是“给麦”APP下载量的高峰期,单日最高下载量超过9000次。
第二阶段(2025年1月初至1月29日):在第一阶段结束后,短短几天内,“给麦”APP的日下载量迅速回落,并在整个第二阶段保持相对平稳,日下载量约为4000次。
第三阶段(2025年1月30日至今):从第三阶段开始,“给麦”APP的苹果端下载量再次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日下载量在3500左右。
对比第一阶段的下载量均值7215次,第三阶段的下载量均值3491次,降幅高达51.6%。
(二)广告投放趋势
ADX行业版数据显示,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1月7日期间,“给麦”APP共投放了573组广告素材,其中图片素材336组,视频素材237组。
从时间维度上看,投放高峰主要集中在1月中下旬。12月初至1月上旬,“给麦”APP的投放力度较为稳定,日投放素材量在20组左右。1月中旬投放力度迅速攀升,日投放素材量超过180组,1月下旬略有下降,日投放素材量维持在80组左右。
对比投放力度上涨前一周(1月2日至1月8日)的素材量204组,高峰期一周(1月11日至1月17日)的素材量增加至1163组,增幅高达470.1%。
最近7天,“给麦”APP的投放素材量呈现波动状态,日均值约为45组。
(三)媒体投放渠道分布
ADX行业版数据显示,近30天内,“给麦”APP的投放渠道以快手联盟为绝对核心,穿山甲联盟和今日头条仅有少量素材分布。
此外,“给麦”APP近90天的投放渠道分布与近30天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四)广告素材特征
根据ADX行业版数据,DataEye研究院对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1月7日期间“给麦”APP高曝光视频素材TOP 20进行了统计,发现其素材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常规混剪类和创意营销类。
常规混剪类:通过各种画面混剪配合口播,展示APP功能,共5条,占比25%。
创意营销类:从画面到配音都与短视频平台营销号的风格相似,开头通过特殊创意吸引用户,然后借助内容引出产品,共15条,占比75%。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常规混剪类素材只有5条,但包揽了2024年12月以来高曝光量素材的前5名,其余创意营销类素材位列第6-20名。
针对以上数据表现,DataEye研究院提出以下观点:
①“给麦”APP投放高峰期集中在1月中下旬,目的可能是为了在春节假期前加大投放力度,抢占市场。
春节假期是娱乐需求被强烈激发的时期,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快速争夺用户,“给麦”APP提前加大投放。而在春节假期期间投放力度下降,可能是因为运营人员放假所致。
②“给麦”APP大陆市场苹果端下载量的变化与投放趋势的变化并不一致,原因可能在于投放的重点是安卓平台。
ADX行业版数据显示,统计期间内,“给麦”APP共投放了573组素材,但其中iOS平台仅有24条,安卓平台素材超过500条。因此,当安卓平台作为重点投放平台时,苹果端下载量下滑是正常现象。
二、 与同类产品的对比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究“给麦”APP在投放、数据变化方面与同类产品的异同,DataEye研究院选择了海绵音乐、Muse AI这两款知名产品进行对比。
(一)下载量趋势对比
点点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以来,“给麦”、海绵音乐和Muse AI三款应用在下载量上表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
其中,“给麦”APP的下载量明显高于后两者,并始终保持一定优势。海绵音乐和Muse AI的下载量较为接近。
从时间维度上看,海绵音乐在2025年1月上旬及之前,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下载量区间,日下载量维持在1500左右。但在1月中下旬,海绵音乐的下载量跌入低谷,日下载量仅剩200左右,直至2月份才开始回升。
Muse AI则是初期下载量较低,2024年12月中旬开始攀升至海绵音乐同期水平,并保持至1月中旬,然后再次下滑,直至2月份开始回升。
(二)广告投放趋势对比
ADX行业版数据显示,在整体投放量级上,2025年1月上旬及之前,三款产品的投放量相差不大,均处于低位,但Muse AI的投放量明显更低。
2025年1月中旬以来,“给麦”APP的素材量大幅提升,日投放素材量最高超过180组,明显领先于海绵音乐和Muse AI。海绵音乐的素材量大幅走低,与Muse AI的日投放素材量均仅有几条。
(三)媒体投放渠道对比
ADX行业版数据显示,近30天内,“给麦”APP与海绵音乐、Muse AI的投放渠道分布有着明显差异。
海绵音乐的投放渠道分布以穿山甲联盟为主,抖音为辅。Muse AI的投放渠道分布以抖音、穿山甲联盟为主,今日头条为辅。这两款应用近30天的投放渠道均为字节系媒体平台。
对比发现,“给麦”APP近30天的投放渠道以快手联盟为绝对核心,与另外两款应用的投放渠道完全不同。
(四)广告素材特征对比
依据ADX行业版数据,DataEye研究院统计了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1月7日期间海绵音乐、Muse AI高曝光视频素材TOP 20,发现其素材类型与“给麦”APP明显不同。
具体来看,海绵音乐的素材类型主要分为四类:功能展示类、真人体验&剧情类、创意营销类、音乐播放类。
其中,真人体验&剧情类共10条,占比50%。功能展示类、音乐播放类、创意营销类分别为3条、3条和4条,分布较为均匀。
Muse AI的素材类型则主要分为三类:功能展示类、真人体验&剧情类、常规混剪类。
其中,常规混剪类素材12条,占比60%,功能展示类、真人体验&剧情类分别为5条和3条。
不难看出,“给麦”APP、海绵音乐和Muse AI三款应用的高曝光素材侧重点各有不同:
“给麦”APP的素材侧重于创意营销类,趣味性较高,但同时混剪类也占据了素材曝光量TOP 5,两类素材均为主要类型;
海绵音乐则以真人出镜类为核心,占比达50%,更加注重通过真人出镜增加用户信任感;
Muse AI则以常规混剪类为绝对核心,其他类素材中也有一定的混剪痕迹。这种做法最大的优势是素材成本低、产出速度快。
此外,海绵音乐在高曝光素材中,还常借助其AI歌曲《超 City》登上东方卫视跨年盛典这一事件来为自身背书,增加权威性和产品力认可度。
针对以上对比情况,DataEye研究院认为:“给麦”APP与另外两款产品在投放策略上有明显区别,具体表现及可能原因如下:
①1月中旬起,“给麦”APP的投放力度大幅提升,而海绵音乐和Muse AI则跌至低谷。原因可能在于“给麦”APP在同类产品中本就具有较高的数据和投放力度,临近春节,为了抢占用户提前加大投放。而后两款产品一方面投放力度本就较低,另一方面受到“给麦”APP加大投放力度的挤压效应影响,导致投放力度进一步降低。
②“给麦”APP的投放渠道分布以快手联盟为绝对核心,而另外两款均以字节系媒体为核心。原因可能在于产品定位稍有不同,海绵音乐和Muse AI定位均为AI音乐生成平台,而“给麦”APP则定位为“AI音乐社交平台”,选择快手联盟投放可能与其“社交”属性有关。
三、 AI+音乐,是门好生意吗?
通过以上对比不难发现,三款“AI音乐”类应用的数据表现都差强人意,即便其中有“海绵音乐”这样的字节旗下大厂应用,也有“给麦”APP这样的“音乐社交”新贵,这样的表现让人不禁发问:AI+音乐,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
从技术角度来看,AI音乐的概念曾经非常火热。
2023年,AI模仿孙燕姿演唱周杰伦的歌曲,瞬间火遍全网,这可以看作是多数人眼中AI音乐赛道的第一个突破性节点;第二个则是现在AI包揽作词、作曲、演唱的“AI原创时代”。
无论是“给麦”、海绵音乐、Muse AI等应用,还是天工SkyMusic、天谱乐等大模型,都可以轻松实现通过简单操作生成AI歌曲的功能。
但从使用体验上来看,无论是国内的AI音乐大模型,还是海外的Suno等,即使是精品的AI原创歌曲,听久了也会给人一种枯燥、平淡的感觉。
简单来说,AI音乐发展至今,在生成歌曲的质量上还没有完全达到人类音乐的高度和创造性。
并且随着生成式AI的普及,艺术创作开始泛滥,用户自己创作一首歌的成就感在经历最初短暂的新鲜感后荡然无存。
由此,也引出了当下AI音乐在用户增长和商业化方面的困境。
在用户增长方面,点点数据显示,2024年12月1日以来,海绵音乐和Muse AI的日活均在4000左右,“给麦”APP的日活稍高,超过3.2万。不过,DataEye研究院认为,“给麦”APP的日活除了“AI音乐”的受众外,也受到其“社交”属性的加持。
在商业化方面,点点数据显示,“给麦”APP 2024年的预估收入为8.0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8.85万元;Muse AI 2024年的预估收入为9.4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8.77万元。
这一数据与视频生成AI赛道月流水千万的快手可灵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就目前这个时间节点来看,无论是从技术、用户还是商业化角度,“AI+音乐”都算不上一门好生意。
但是世界瞬息万变,就像谁也没有想到仅仅春节前后半个月的时间,ChatGPT就被DeepSeek拉下神坛。
或许AI音乐赛道也将很快迎来它的DeepSeek时刻,届时,“AI+音乐”是否是一门好生意将更值得讨论。
更多AI行业最新资讯新闻信息请关注AI人工智能网站--AITOP100平台--AI资讯专区:https://www.aitop100.cn/infomation/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