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中国的新机遇与挑战
DeepSeek的爆火,再次将全球目光聚焦于AI大模型。这不仅是中国AI创新能力接近美国的体现,也预示着低算力、低成本AI大模型的可能性。
然而,DeepSeek的影响远未被完全消化。它将如何改变全球和中国AI格局?又将如何影响AI的商业落地?
2024年,智谱AI、阶跃星辰完成新一轮融资,标志着“六小虎”(月之暗面、百川智能、智谱AI、Minimax、零一万物、阶跃星辰)全年融资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AI 2.0时代的困境与期望
尽管融资火热,“六小虎”乃至整个AI行业依然面临挑战。2024年,业界对AI大模型有三大期待:技术奇点、爆款应用、盈利前景。然而,这些期待均未实现。
AI大模型发展未达预期,导致“六小虎”们面临商业模式“路难行”的长期苦战。上一轮AI爆发时的“四小龙”已深陷亏损泥潭。
尽管AI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该行业长期处于前期投入阶段,商业模式仍待探索。“六小虎”是否会重蹈“四小龙”的覆辙?各家大厂又将面临怎样的变局?
“六小虎”的生存与破局
“六小虎”致力于通用大模型的研发,紧跟OpenAI、谷歌等头部企业。虽然营收和用户数据未公开,但其发展各有特色。
月之暗面的Kimi智能助手在C端市场表现亮眼,阶跃星辰的产品则涵盖个人效率和休闲娱乐。MiniMax的Talkie应用在陪伴类AI应用中表现突出。零一万物则明确了To B方向,推出了数字人解决方案。
智谱的主要收入来自B端市场,百川智能则在医疗领域表现突出。有媒体报道称部分“六小虎”已缩减预训练模型团队,转向AI应用。但李开复认为,“六小虎”仍有充足的资金和人才进行预训练。
业内人士认为,“六小虎”有两到三年的窗口期去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
然而,全球C端市场缺乏爆款产品,头部企业也未能通过C端盈利。用户粘性下降是普遍问题。这与“四小龙”面临的困境相似,它们至今未能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商汤科技、云从科技等企业均面临亏损。
B端商机或将是“六小虎”2025年的重点。第四范式成为资本市场新宠,李开复也预言2025年中国大模型将掀起“应用之战”。业界期待“六小虎”能在B端市场探索出新路。
互联网大厂的AI转型
中国互联网大厂面临市值下行的压力,与美国科技巨头差距拉大。
尽管大厂在AI大模型领域投入巨大,但其股价并未走出独立的AI行情。与微软、谷歌相比,中国大厂的AI转型效果并不明显。
百度是“向AI转”的代表,其AI大模型文心一言在评测中表现出色,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也取得进展。百度将自身定位为“拥有强大互联网基础的领先AI公司”,并将大模型服务嵌入搜索和广告业务。
李彦宏认为搜索将成为AI时代的“杀手级应用”。然而,百度股价主要受搜索和广告业务影响,AI发展的影响有限。
阿里、腾讯、字节跳动、华为等大厂也纷纷推出大模型,并在各自领域取得进展。然而,资本市场对中国大厂的AI进化并未给出明显“赋分”。AI大模型对大厂而言,更多是助力主营业务的技术,而非独立的变革性技术。
大厂的AI技术主要用于赋能自身生态企业和客户,在ToB、ToC商业模式方面仍在探索。
中国AI行业与美国的差距
尽管行业遇挫,但AI长期主义者依然坚信其发展潜力。全球AI技术竞争主要集中在中美之间。与美国相比,中国AI企业数量较多,但核心产业规模偏小。全球AI产业规模庞大,但中国AI企业呈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
中国AI企业估值与美国AI企业估值差距拉大。OpenAI、xAI估值高企,谷歌也受益于AI发展。而中国“六小虎”估值普遍偏低,大厂也未因AI发展获得更多市场认可。
DeepSeek的火热或将促使市场重新评估中国互联网大厂的AI价值。多家业内人士认为,中国AI行业在算法、算力、数据等方面存在差距,导致企业估值偏低。但如果AI大模型市场发生突破,中国AI企业的价值有望被重新发掘。
中国企业在应用方面的突破能力很强,相信在AI市场也能涌现出巨头企业。AI大模型发展不及预期,但世界AI化和AI大模型的需求依然存在。B端和C端都愿意尝试,AI大模型将继续赋能千行百业。
AI大模型发展遇到挫折,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AI 2.0时代开启者的地位。这个新时代,AI大模型将回归其应有位置,持续为千行百业赋能。
目前由于访问人数较多导致DeepSeek服务器超负荷,大家可以从另外2个渠道去使用,不会卡:
渠道一:硅基流动(SiliconFlow):AI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
DeepSeek官网下载: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