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简介
晚唐牛李党争,今科状元沈浩和世家望族苏瑾两人身处不同阵营,朝堂之上各自为营。多次交锋之后为对方才华所钦佩,但也遭受对方政党迫害,每次危急关头,两人都能相互解救。最终两人决定联手,结束长达40年的党派之争。原本以为天下自此太平,但两人的命运又再一次改写……
小说简介:
晚唐牛李党争,今科状元沈浩和世家望族苏瑾两人身处不同阵营,朝堂之上各自为营。多次交锋之后为对方才华所钦佩,但也遭受对方政党迫害,每次危急关头,两人都能相互解救。最终两人决定联手,结束长达40年的党派之争。原本以为天下自此太平,但两人的命运又再一次改写……
连载至2章·更新于2025-08-28 00:32:30
试读第一章
第1章 寒门青云路
青瓦檐角垂下的冰凌折射着残阳,沈浩在漏风的窗棂前呵了呵冻僵的手指。油灯芯子爆出细碎的火星,将《河渠书》竹简上的墨字映得忽明忽暗,破庙供桌下垫着的稻草发出潮湿的霉味。
墙外突然传来瓦片碎裂声。沈浩猛地攥紧腰间当做镇纸的断砖,耳畔捕捉到泥泞里错乱的脚步。五个蒙面人提着染血的横刀包抄而来,刀刃在暮色里泛着暗红,领头的刀尖正抵着个锦衣公子的咽喉。
"牛家小崽子倒是会钻。"蒙面人靴底碾碎半截枯骨,破庙门板被踹得吱呀作响。牛三宝后颈渗出的血珠滚进衣领,却在看见供桌前青衫书生时瞳孔骤缩——那傻子居然举起油灯往经幡上凑!
火舌顺着蛛网窜上房梁的刹那,沈浩抓起香炉砸向蒙面人面门。石灰混着陈年香灰在空气里炸开白雾,他拽着牛三宝滚进神龛后的暗道,背后传来梁柱倒塌的轰响。
"感谢义侠相救,怎么称呼?"牛三宝咳着血沫问道,头顶追兵的咒骂声被熊熊火势吞没。
“姓沈,单名浩,字义山,郑州荥阳人”
此时,深夜的牛府书房,太子首辅也是殿试主持考官牛儒昌抚着紫檀案几上的《水经注》抄本,指尖在"以沙石筑堰,分渭水为十二渠"的朱批上停顿。殿试考卷里这篇改良郑国渠的策论让他想起二十年前跪在暴雨里勘察河道的自己,砚台里新磨的松烟墨泛起细密涟漪。
————
“宣新科进士沈浩上殿——”尖锐的唱名声,像一把锥子,狠狠凿在含元殿的金砖上,又嗡嗡地在沈浩耳边回响。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中的忐忑。少年青袍,是朝廷统一发的制式官服,却被穿堂风吹得鼓起来,像一只单薄的风筝。
跪拜叩首,沈浩不敢抬头,却也知道,无数双眼睛正盯着自己。袖口处,几处细小的磨损格外刺眼,那是连日苦读留下的痕迹。
“平身。”皇帝的声音有些沙哑,却不失威严。
沈浩起身,微微抬眼,看见龙椅上那张略显疲惫的面容。
“沈浩,朕看过你的策论了。”皇帝的声音不高,却足以让在场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水经注》,写得很好。”皇帝抚着花白的胡须,语气中听不出喜怒,浑浊的龙目扫过丹墀下神色各异的朱紫公卿。
“你且将你的治水之策,再与朕细细道来。”
沈浩定了定神,将早已烂熟于心的《水经注》缓缓道来,从引水筑堰,到疏浚河道,再到如何利用水力灌溉农田,一一道来。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篇策论,更是关乎百姓生计的大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殿内静得出奇,只有沈浩的声音在回荡。皇帝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似乎对沈浩的策论颇为赞赏。站在群臣之列的牛儒昌,捋着胡须,满意地点头。他慧眼识珠,果然没看错人,这沈浩,将来必成大器。
只是,不知道这小子能不能在朝堂站稳脚跟。
而在朝堂的一角,苏瑾则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目光落在沈浩身上,深邃的眼眸中,不知在想些什么。榜眼苏瑾,原本以为状元之位志在必得。放榜时,他盯着黄榜上紧挨的两个名字,指尖无意识摩挲腰间鱼袋。墨迹未干的"沈浩"二字力透纸背,像柄出鞘的剑刺向自己内心深处。
————
九朝阁溢出的酒香浸透了朱雀大街的夜色。暮色四合,华灯初上,这是沈浩第一次站在九朝阁的飞檐之下。高耸的门楼,宛如一只蛰伏的巨兽,无声地散发着威严。
沈浩看着周边出入之人,衣冠楚楚,非富即贵,官轿络绎不绝,尽显长安城的繁华。早听闻九朝阁这地方,可不寻常。进出这里的,非官即贵,寻常百姓,连靠近的资格都没有。
行至门口,牛儒昌的侍从取出一块雕刻着祥云纹饰的腰牌,在守门的侍卫面前晃了晃,侍卫立刻躬身行礼,放他们进入。
沈浩默然不语,只是默默地跟在侍从身后,心中却泛起一丝疑惑。
为何一个酒楼,会有如此森严的规矩?
侍从仿佛看出了沈浩的疑惑,笑了笑:“沈郎是否知晓这九朝阁,不仅仅是享乐之地,更是消息汇聚之所。”
“朝堂之上,衮衮诸公,在这里推杯换盏,议论朝政,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许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里,也是各方势力角逐的场所。不同的身份,所能进入的楼层也不同。”
侍从顿了顿,继续说道:“一至三楼,多是些世家子弟,在此饮酒作乐,附庸风雅,他们消息闭塞,只能算是九朝阁的外围。”
“四至六楼,则是有些权势的官员,他们在此宴请宾客,交换利益,算是九朝阁的中坚力量。”
“至于七楼以上......”侍从的声音压得更低了,带着一丝神秘的色彩, “那里,便是真正的大人物才能进入的场所,关乎朝堂命脉,国家兴衰的决策,或许就在那几层楼中诞生。”
沈浩心中一凛,九朝阁,竟是如此复杂的地方。
————
阁内装饰奢华至极,灯火通明,宛如白昼。穿梭其间的侍女,个个容貌姣好,身着轻纱,举止优雅,无不彰显着九朝阁的奢靡。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沁人心脾,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
雅间内,早已摆好了酒宴,几位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正谈笑风生。沈浩在侍从引领下就座,与几位陌生的同僚打了招呼。
“牛大人来了!”其中一人看见牛儒昌,连忙起身相迎, “我们可是等候多时了。”
牛儒昌笑着拱了拱手,扫了一眼,便指着沈浩说: “诸位,今日我们多了一位新人。这位便是殿试中献上《水经注》的沈浩,沈义山。”
“犬子这条命,沈状元当得起本相三盏御酒。”牛儒昌的象牙箸点在鲥鱼玉脍上,四周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附和。
众人闻言,纷纷将目光投向沈浩,眼神中带着审视和好奇。沈浩不敢怠慢,连忙向众人行礼。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开始谈论起朝堂之事。沈浩默默地听着,心中暗暗记下。
他知道,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了解朝堂的运作,结交人脉。
沈浩盯着面前鎏金酒盏里晃动的倒影有些恍惚,从寒门到今科状元这身份,确实没那么容易适应。牛党门生的恭维话混着胡姬身上的龙涎香阵阵涌来,他后颈被蟒袍压出的红痕还在隐隐作痛。
————
沈浩借口醒酒推开雕花槅扇,夜风卷着楼下赌坊的骰子声扑面而来。两个黑影扶着醉汉从暗巷转出,灯笼映出那人腰间晃动的双螭纹玉佩。"瑾公子当心台阶..."“当心些,把公子安全送回苏府”压低的声音让沈浩醒了些酒,他正要探头,忽然被人从后按住肩膀。
"沈兄在看什么?"牛三宝沾着胭脂的脸不知从哪冒了出来,手里酒壶泼湿了半幅衣袖。楼下传来马车碾过青石的轱辘声,车帘掀起的刹那,沈浩瞥见半张被月光浸透的侧脸——“瑾公子、苏府…”那分明是今日黄榜上仅次于自己的名字。
(本章完,约3000字)